生活的重担,比想象中来得早

————————

映霞那天在微信里说,她跟男朋友分手了。

恋爱四五年,广州男友的爸妈始终不喜欢她。她不是本地人固然是原因之一,关键到底还是她的家庭负担太重。

大学毕业以后,映霞换过几份工作,只要钱多就跳槽,并没有太周详的职业规划。除了有自己的助学贷款要还,她要养家,还要供弟弟读书生活。

四年过去,弟弟大学毕业,在深圳的科技公司工作,薪水不低。但是,过时过节打电话回家,老妈还是经常对她说:“女孩子要懂得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你有闲钱就多寄点钱回来。你弟弟刚工作,将来还要准备结婚。”

结果,即便弟弟已经工作,他的助学贷款还是映霞一人还清。而她的父母每一次在电话里只念叨弟弟,从来没问过她。

每个月把工资中的三分之一交给房东,再将三分之一打回家,其余的,算上吃喝拉撒,所剩无几。

问映霞,这么多年感情,不可惜吗?

她说:“算了,换我也可能这样。婚姻是利益捆绑,即使不找金库,也没有人会找个债主。”

在大城市恋爱变成一件越来越昂贵的事情。

一年往外搬一圈

————————

最近,北京楼市调控升级,新房供应有限,让部分居住需求转移到租赁市场,房租一路上扬。

据说,以北京平均工资9986元/月计算,北漂要不吃不喝26年才能买一套房。所以,一个北漂,要搬多少次家,才能真正在北京安家呢?答案各有不同。

但在高房租的挤压下,年轻人的答案有一点相似:一年必须往外搬一圈——连码农都从五道口搬到了回龙观,工作几年租住三里屯一室一厅只存在于电视剧里。

曾经高喊不买房只租房的年轻人,有的正在承受着高租金对生活的挤压。有的则靠父母搞定首付买了房,可是房贷占比超过收入三分之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连用的卫生纸都一擦就破。

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那都是咸丰年的前尘往事了,连工作不如意都不敢辞职,生怕房子断了供,连老婆都娶不了。

哪怕从这个房子到最近的地铁站要坐接驳巴士,颠簸之间,都市人最爱的周末驱车郊游项目农家乐和草莓园,每天尽收眼底。

已经上岸的70后、80后就在岸上了,没上车的年轻人永远在赶末班车。

凌晨三点的北京有什么好看?

看着人模狗样,连理财经理都不理你

————————

这阵子,南生没日没夜的加班,但总觉得账户里面的钱增长速度很慢。于是,经朋友介绍,她找了一个理财顾问咨询。

一轮聊天下来,理财顾问听完南生的存款数目之后,礼貌地笑着说:没关系,你还年轻,慢慢存吧。

走出理财公司大门,南生觉得,辛苦几年,都是白干。所有投资回报率比银行略高的理财产品,起码都要10万准入。

有时候看着自己口袋里那点工资,即使已经比父母高两三倍,但在狂飙的房价和高企的物价面前,实在非常可怜。

房子眼见是一辈子都买不起,工作压力又大,别人的快速成功还在朋友圈里全方位轰炸,“差距”的强烈刺激是24小时的直播。那么,年轻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只剩买买买了。

在新精致主义的消费时代,年轻人个个看起来都活得人模狗样。中国的消费新浪潮,有多少是年轻人吃好喝好玩好推波助澜而成的。可事实上,他们都买成了隐形贫困人口,宝宝心里苦,宝宝永远缺钱。

北京地铁早高峰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