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可见其打击力度之大。

然而在减负这件事上,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江苏一家公办学校的家长们为了让老师给自己的孩子们补课,居然成立了一个“家长委员会”,自己找场地、看场地,并组织收费,然后将补课费“捐赠”给老师个人。

不难看出,在政府大力倡导“减负”的背景下,更多家长的选择是“唱反调”:早放学,就给孩子报班;不许报班,就报网课;不许预习功课,就学习特长。

河北文安县在乡村建设少年宫。/ 新华网

尤其是在政府的整治下,各种培训机构生意依旧火爆,学费甚至还涨了。于是在一篇叫《年年严禁教师补课,别再自欺欺人了!》的热文中,作者甚至认为,公立学校应该恢复补课。

这篇文章也许代表了很多家长的观点:第一,学校集体补课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安排学习进度;第二,在学校进行集中补课,可以减少家长让孩子参加校外培训所要承受的时间、金钱负担;第三,学校统一安排补课,适当收取补课费,既可以提高老师的收入,也可以提高升学率。

一位老师辅导留守儿童学习。/ 中新网

在这种种“反抗”中可以看出,不少家长和老师其实是默认补课应该存在的。他们甚至觉得,减负措施是在把公立学校的责任转嫁到家长身上来:以前是学校统一补课、监督作业,但现在由于学校放学早、老师也不给孩子补课了,孩子落下的这些进度、浪费的这些时间,最后全都要家长自己花钱去补上。

国家的退出,正在让私立教育机构不断膨胀。根据新浪教育发布的《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教育支出已经占到了中国家庭支出的20%以上,其中在小学加中学的12年中,课外辅导费已经超过了学费和生活费成为第一大支出。

寒门无贵子,根源之一或许就在这里。

南京,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楼下接送放学儿童的家长。/ 新华社

独木桥还在那里,怎么可能没有负担?

——————————

“减负就是让富人的孩子花钱买教育,让穷人的孩子去玩,然后等他们长大了,穷人的孩子继续给富人的孩子打工。”

因为教育说到底是一种稀缺资源。虽然说现在大学仍然在扩招,但是能上好大学依旧没那么容易,985、211更是如此——全国平均算下来,211全国录取率也就百分之5点多,985只有百分之1点多,更别提日益下降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各个地区之间的悬殊差距。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哪一个不是人满为患的独木桥?对于大多数不能随随便便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的普通家庭,这几乎是唯一能选择的上升之路。

高考考场外的家长和学生。/ 中新网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减负”的思路看上去有点何不食肉糜式的可笑:它用一种人为的行政手段想要去降低竞争,然后制造出一种资源并不稀缺的假象。这反而让市场的力量趁虚而入,大大增加了普通家庭所要承担的教育开支和育儿成本。

这么看来,愿意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其实才是明事理的父母:不管怎么给中小学生、幼儿园学生减负,他们大部分人最后面临的还是考试这一道坎——以前没学的,以后迟早都要补回来。

升学压力、高考制度、教育资源不均的现状就摆在那里,管理者可以揣着明白装糊涂,但家长们可不能视而不见。


中国的中学里,素有“一分一操场”的说法,意思是多考一分,可以超过满满一个操场的人。/ 纪录片《高考》

只要以分取人、优质教育资源依旧稀缺且不均的背景不变,任何为学生“减负”的行为,最后怎么看都像是在给一个个焦虑的家庭添乱。

http://www.sohu.com/a/243244813_10014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