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目前正处于疫情期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尽量少出门,本人决定在疫情结束前,不再外出走访古村落,下面古村落的照片拍于疫情发生前。)

                           翰林第和后新屋--宁波慈城杨陈村

       杨陈村是千年古镇慈城的一个行政村,地处慈城的西南面,近几年到杨陈村去的游人很多,但都是冲着油菜花去的,而知道杨陈翰林第和后新屋的却并不多。当地有俗语:“太史第势道大,后新屋铜钿多”,据村民介绍:翰林第俗称二十四间走马楼,有五道门、四对旗杆、父子进士(同治四年进士杨泰亨和光绪十六年进士杨家骥),原来翰林第正门上悬挂着“太史第” 匾额(所以当地人称翰林第为太史第),前厅正中挂有慈禧御赐的“岁岁平安”匾额,还有曾国藩手书石刻碑文,热心的村民陪着我去找过,可能因为比较珍贵已经被人收藏起来了,没能见到。

杨陈翰林第(原名翰林第),是清代翰林杨泰亨宅第,杨泰亨(1824一1894),慈溪人(今宁波慈城杨陈村),咸丰八年(1858)举人, 同治四年进士,是清晚期慈溪著名的大学士, 光绪年间编写了《慈溪县志》。杨陈翰林第,俗称二十四间走马楼,坐北朝南,现存建筑二进,院落三重,东西两厢楼贯穿前后,呈回字形,前进五开间,前后各置檐廊,后进五间二弄,前置檐廊。杨陈翰林第(原名翰林第),区文保点。杨陈翰林第

杨陈翰林第前后进之间的天井

前进后檐廊“翰林第”一宝--屋后的石笋村民介绍说:每年石笋上都会冒出“青苔”(冒青烟)。

据这幢老宅的主人讲,过去里面是读书的地方,曾国藩手书石刻碑就竖在门旁的。离翰林第不远处的大池敦杨陈370号民居(后新屋)--现存建筑由门楼、建筑三进、院落三重所组成,整体布局基本完整,占地面积约1665平方米。前进七间二弄,中进为五间二弄,后进与中进相同。门楼单开间,硬山顶,进深二柱二檩,前柱上置牛腿。

前进檐廊这是中进因有“黄狗”看门,不敢从此进入后进。前进与中进之间的天井天井中的花窗

墓志铭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BH2YZW8-p9I3soJsr0r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