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尹同跃:塑造高品质的奇瑞品牌

1

谈中国品牌发展

  [汽车之家 先锋对话]  从1997年注册成立到2015年全年销量近40万台,奇瑞汽车已经度过了18载春秋。在近年的发展中,奇瑞历经风雨,有过辉煌,有过低谷,但无碍其仍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排头兵。2014年奇瑞新品牌战略正式发布,奇瑞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看到奇瑞好像是憋足了一股劲,握紧拳头,想要大干一场。回顾近年的发展,奇瑞都经历了哪些变革,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无疑最有发言权,本期中国品牌高层访谈的对象就是这位奇瑞汽车的的掌舵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看待中国品牌的发展现状,以及奇瑞汽车这十年的发展变迁。

● 谈中国品牌发展

“中国品牌概念的提出非常好”

  汽车之家于2015年初提出了“中国品牌”的概念,对于“中国品牌”四个字,见证中国汽车发展的尹同跃有着深刻感受:“中国品牌的提出是非常好的,也是很及时的。因为首先自主品牌的称呼感觉有些狭隘的民族主义,有一点排外的感觉。其次就是过去自主品牌并没有真正做出品牌来,之前给人的形象都比较低,现在提出中国品牌的概念,正好结合了中国梦、中国品牌以及中国国家形象,将展示一个全新的面貌,所以我觉得中国品牌提得是非常好的。”

  在谈到中国品牌这一概念的提出时,尹同跃难掩激动。确实,于1996年放弃自己在一汽集团待遇优厚的职位来到了安徽芜湖,尹同跃就是在追求自己的汽车梦想、打造中国品牌的梦想,这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只有这些老一辈的汽车人才能了解。

不是所有的中国品牌都能称为“中国品牌”

  但对于“中国品牌”四个字,尹同跃认为并不是所有中国企业出的品牌都能符合要求的。在他看来,中国品牌应该有一个划分的标准,而这个门槛就是品质。换句话说,只有品质出色、能够让消费者信赖的产品,才能配得上中国品牌四个字,那些低质的中国品牌产品则不应该划分进来。

  目前我国的GDP位列全球第二,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受尊重的程度远远不是第二位,这个结果在尹同跃看来和“企业对品牌的理解非常肤浅、整个经营状态很浮躁”有很大的关系。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许多中国企业选择的是快速捞钱的方法,这种“捞浮财”的方法直接忽略了品牌建设。市场中的这种投机行为,显示了一些中国企业对品牌的理解不充分,对品质的坚持不到位,在尹同跃看来这是中国品牌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问题。

  “假酒、假烟永远都是假酒、假烟,不可能做成品牌。今天做一个好的、明天做一个差的,产品一致性就不能保证,这些最基本的要素不能保证,谈何品牌?做品牌实际上是做诚信,所以我们这几年在把品牌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核心。”

  经历了在奇瑞20年的奋斗,也见证了中国品牌的起起伏伏,回顾走过来的路尹同跃感慨颇深,在他看来汽车产业想走捷径是不成立的,中国汽车以及奇瑞汽车的未来就是要做品牌,同时他还向我们举了个例子:“很多企业在喊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什么?并不是过去是做菜刀的,现在都去做电脑。而是各行各业我们都需要去做品牌,这叫做产业升级。”将每一样产品都真正的做好,做出品牌来,是尹同跃认为企业发展应走的道路,“做企业,实际上品牌是方向,品牌是基础,品牌是目标,品牌是我们这一代人创造的最大财富。”

中国品牌在两极分化

  回顾近10年中国品牌的发展,尹同跃首先肯定了中国品牌的发展成果,“这十年当中,很多人在担心中国品牌的发展,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担心。因为我们和别人的距离在越来越近。”在2015年汽车之家联合益普索发布的《2015新车质量报告》中,奇瑞出资创立的观致汽车获得了所有品牌第二名的好成绩,超过了许多合资、进口品牌,而奇瑞也位列中国品牌第四位,让我们看到中国品牌在汽车产品质量上的努力和成果,同时也是对于奇瑞以及观致汽车努力建立质量体系的一个肯定。除了汽车质量之外,我们看到中国品牌近年来在技术、设计等等方面也在向海外品牌看齐,努力追赶,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而在这些成果之外,尹同跃的一些担忧也值得我们关注:“(中国品牌)好的是越来越好,让西方的一些企业也有压力。但差的现在还是靠抄袭,靠低质、低价的产品,这其实是有损整个中国品牌形象的。”在2015年全球汽车论坛上,谈及中国品牌现状,尹同跃曾表示:“中国品牌的企业现在正在走向两极分化,我们需要打造国际化品牌。”每当我们提到中国品牌,这其实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面貌的体现,而作为个体,每一个汽车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结果其实都对“中国品牌”四个字有影响。

  未来,中国品牌将聚拢成拳,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出击全球市场,如果想真正成为国际化品牌、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国的汽车产业需要像华为、联想这样踏实做产品和品牌的企业,尹同跃表示,“如果就是捞捞浮财,多一个企业、少一个企业对国家以及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没什么影响。但你要做好了,真正创造一个品牌,那影响就非常大。” 诚然,中国品牌想真正成为国际化品牌,确实是要像尹同跃所说,认认真真做品牌,踏踏实实造车,并通过优质的产品树立品牌形象进入全球市场竞争。

2

谈奇瑞汽车发展:初期发展阶段

● 谈奇瑞汽车发展

  熟悉奇瑞发展的人应该知道“小草房”精神,上世纪90年代末,奇瑞汽车建设初期,尹同跃等人就在一排草房里面办公,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从厂房规划、到模具调试,再到小批量生产等工作。直到今天,“小草房”也一直是奇瑞发展的精神支柱。“小草房”精神究竟伴随了奇瑞怎样的发展,下面我们就通过尹同跃的讲述,带大家回顾一下奇瑞发展的峥嵘岁月。

★ 初生阶段:“糊涂胆大”

“小草房”中艰苦创业

  奇瑞刚刚创立的时候环境很艰苦,创立初期尹同跃手上的资金只有市里批下来的30万元人民币,由于资金实在太少,奇瑞的研发团队没法在体面的写字楼里办公,他们在芜湖城北找了个废弃的破砖瓦厂,几栋茅草房就是当年奇瑞的办公场所。技术员们夏天需要面对高温的炙烤,冬天需忍受彻骨的阴冷,夏天人是能挺过来,可电脑却常常被热的“死机”。除了环境艰苦之外,奇瑞还同时面临着人才短缺,国家没有立项等等问题,可以说是挑战重重。

  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奇瑞人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以及对于梦想的追求坚持了下来。回顾创立初期,尹同跃告诉我们,源自一汽以及一汽-大众的一些老员工是当时的骨干力量,这批老一辈汽车人造车,其实是“憋足了劲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其中不少老汽车人都有着较好的教育背景,但毕业以后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整体工作属于停滞状态,文革后一汽也没有那么多新的项目供他们发挥。很多工程师一辈子就只做过老解放卡车,或者只做过汽缸以及连杆这样的单件,没有参与过整车的研发,而奇瑞则给了这些人新的机会,尹同跃告诉我们,“车出来以后,这些人都哭了,尤其老前辈都哭了”,这其实就是老一辈汽车人中国品牌汽车梦的真实写照。

“上户口”问题困扰奇瑞

  此外,在奇瑞的“出生阶段”还面临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上户口”。奇瑞创立初期没有准生证,没有汽车准生证登不上国家轿车生产目录,从法律上讲也就无法在全国销售。为了获得生产资质,奇瑞想与当时国内大型汽车厂商联姻,加入三大汽车集团,这样就能解决该问题。

  但一汽和东风拒绝了奇瑞的申请,上汽开始的谈判也不顺利,最后,上汽还是有条件的接纳了奇瑞,奇瑞也最终如愿获得了期盼已久的“7字头”轿车生产目录,奇瑞风云也登上了国家机械局被撤销前最后一次公布的车辆生产管理目录中,自那时起,奇瑞所有车型的尾部都打上了“上汽奇瑞”的标识。

  尹同跃并没有过多回忆当时的状况,而是告诉我们:“大概2001年3月底的时候我们拿到了国家的准生证,而当时销售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注:2003年6月,由于同床异梦最终奇瑞还是和上汽分道扬镳)

★ 快速发展阶段:产品热销大幅盈利/技术多项突破

快速发展挖到金

  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拿到轿车生产许可证后,奇瑞风云的产销量开始爆发式的增长,2000年的时候奇瑞生产的汽车加在一起不过2000台左右,到了2001年12月8日,奇瑞第三万台汽车已经下线。而奇瑞的销售额也达到了惊人的20多亿,除去所有成本后,仍然盈利13亿元人民币。

  尹同跃告诉我们,通过第一台风云车型,奇瑞花了9个月的时间就把整个工厂的投资全收回来了,“那时候觉得做汽车很容易,做汽车挣钱是来得非常快的”。再之后,奇瑞还陆续推出了QQ、东方之子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产品,奇瑞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技术从零到1的突破

  在奇瑞高速发展的时候,做技术出身的尹同跃也意识到,发动机技术是当时所有中国品牌以及奇瑞的软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奇瑞首先着手的就是发动机技术。奇瑞首先采购了一条二手福特的发动机生产线,但在安装中出现了一些波折,英国专家不开放技术,奇瑞只能自己来干。在三个“大干50天”的艰苦奋斗后,奇瑞的第一台发动机终于下线。(想了解详细历史,可以点击这里

  在此后,奇瑞意识到自己需要拥有专利和技术,而不只是简单的拿来主义。2002年的时候,奇瑞和奥地利AVL公司签订了价值8000多万元的合约进行发动机研发,谈到这次合作,尹同跃的目的是很明确的:“我们不是要一堆死的产品,我们要的是活的产品——我们要的是人、要的是流程、是体系。”后来奇瑞安排了许多顶尖人才和AVL一起工作,这些人回来后成功的建立了奇瑞的研发体系,而不仅仅是学到了技术。奇瑞之后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奇瑞ACTECO系列发动机,并为奇瑞目前在发动机上的成果打下了基础。

  在发动机之后,奇瑞在变速箱上也进一步发力。在当时的国内市场,虽然中国品牌也产一些自动变速箱,但质量和油耗表现都不佳,在技术保护之下,只能依靠进口。奇瑞开始做自动变速箱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当时奇瑞并没有相关的人才,没有制造技术标准也没有相关的供应商体系,处于“三无背景”,但奇瑞还是毅然决然的开始了自己的摸索。其后,奇瑞还和RICARDO进行了合作,一同开发变速箱,2010年奇瑞终于开发出了CVT变速箱,这一研究成果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这一技术的历史。

3

谈奇瑞汽车发展:转型阶段

★ 在最好的时候决定转型

  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投放以及中国车市的不断成长,奇瑞在2003-2007年间出现了快速增长。2007年8月,奇瑞迎来了建厂以后的第100万台车下线,这台驶下生产线的奇瑞A3,代表了奇瑞发展的新阶段。但伴随着快速增长,奇瑞也收到了一些业内的反馈——此前的发展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这是为什么呢?

非正向研发存隐患

  尹同跃告诉我们,当时的奇瑞并没有走整车正向研发的路线,“找个车子过来我们参考一下,改一改,然后就出了。这种方式做出来的东西,质量并不是很理想。”同时非正向研发的车型还会有一些知识产权上的风险。奇瑞的高层已经意识到,此前的模式对于奇瑞长远发展来讲存在隐患。

奇瑞的初步调整:分品牌战略

  在有转型的想法后,奇瑞从2007年就开始做了一些调整,2009年4月奇瑞重新划分旗下品牌,奇瑞、开瑞、瑞麒、威麟这四个定位不同的品牌涵盖了当时奇瑞的产品线,奇瑞也以新的面貌出击。但分品牌战略从后期发展来看,并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

  回顾当时的调整,尹同跃坦言,“做分品牌的调整实际上并没有想透,我们没有把目标客户分成几档,也没有完全理解品牌是什么,所以当时做了一些平行的品牌,这些品牌实际上是相互之间有干扰的,而且还有资源的浪费。”

正式转型:面临内部压力/做好两个关键点

  时间来到2010年,奇瑞正式确定要转型,但提出转型的奇瑞也面临着内部非常大的压力,因为2010年奇瑞的势头很好,销量位列中国品牌的第一位,国内外加起来有68万台的销量,在最好的时候进行转型,在许多人看来是不能理解的。但尹同跃对于转型则非常的坚定,他还提出了两个原则:“我们做得不好的东西,我们自己不满意的东西不上市;我们(的销量)被甩在前十名之后,我们也不为所动。”

  尹同跃谈到的转型其实就是要做好两点,其一是体系——建立正向研发的整套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其二就是品牌——树立奇瑞新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能够信赖。

  奇瑞的管理层也意识到,做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唯一路径,不做品牌的汽车企业,一定是过眼烟云、昙花一现。而品牌的基础是什么?是质量,质量的基础是体系,要做品牌,体系就要做大的变革,包括组织体系、开发体系、采购体系以及制造体系等大量的体系要建立。

★ 转型带来的收获

“多生孩子好打架”转变为“攥起拳头好打架”

  2010年后奇瑞开始了转型,并于2013年4月16日发布“一个奇瑞”品牌战略,“技术奇瑞”被定为奇瑞企业和品牌的发展方向,并启用了全新LOGO。在新的品牌战略下,奇瑞规划了三个品牌发展阶段,从“多生孩子好打架”转变为“攥起拳头好打架”,并推出了例如艾瑞泽7、瑞虎5等一系列新的产品,奇瑞也走上了新的快车道上。

V字型正向研发体系的建立

  此外通过转型,奇瑞还投入了14亿人民币建立了自己新的研发试验中心并打造了9个体系以及 “V”字型正向开发流程,一层层验证,一层层分级,使得产品质量有所保证。

  目前,奇瑞每年会将收入的7%到8%投入到研发领域,谈到建立研发体系的作用,尹同跃有着深刻的感受:“过去是什么好卖一窝蜂的去做、去抄袭,但是并没有抄出人家的的质量,更没有抄出人家的性能,更抄不出人家的能力。我们现在就是真正把这东西读懂了,我们进行积木式的组合,把每一环节组合得非常坚固。”

4

谈奇瑞汽车发展:走出去和合资

★ 奇瑞发展回顾的点点滴滴

  回顾奇瑞近年的发展,还有两点我们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个就是奇瑞的“走出去”战略,还有一个就是合资。

奇瑞连续13年位列中国品牌汽车出口榜第一位

  奇瑞可以说是最早“走出去”的中国品牌了,早在2001年,奇瑞就实现了汽车出口零的突破,尹同跃还和我们分享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2001年10月,当时的奇瑞风云上市不足9个月,一个叙利亚车商偶然间在北京大街上看到了一台奇瑞风云轿车,当时这台车的造型让他眼前一亮,经过多方打听,这位车商了解到这是一台产自安徽芜湖的奇瑞牌轿车,于是他立刻找了个中国朋友带他赶往芜湖,找尹同跃谈有关出口奇瑞轿车的事情。

  而那个时候的尹同跃正在上海开会,时间很紧,两个人最后在上海的大街上站着谈,叙利亚车商要求进口200台整车,尹同跃不同意,说最多只能出口10辆,还开了个相对很高的价格。尹同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以为只是那个车商心血来潮想买几台玩玩,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了尹同跃的预料,在第一次签订12台销往叙利亚的出口合同后,第二年奇瑞卖了100多台,第三年卖了500台,奇瑞也看到了这一块的商机,并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负责该方面的业务。而到了第四年,奇瑞实现了6000台的出口,直到今天,奇瑞始终占据全国出口量的27%左右,位列第一。

  奇瑞之所以能够在出口方面取得成功,在尹同跃看来,首先正是奇瑞一直坚持做质量、做品牌。“海外市场并不是说只让奇瑞去,不让别人去。我们去,国内的小兄弟们都去了,最后谁站得住?还是质量站得住。我们这几年车的质量是越做越好,国外的用户对中国车的评价也更加客观,所以奇瑞在一个地方就是做一个地方、稳一个地方。”

  “我们要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真正是要把中国品牌带过去,不是说把中国的低质低价的东西带出去。同时,海外市场的系统化管理,奇瑞企业的精神和技术也都需要同步输入到海外市场。”尹同跃对于海外出口的思路其实和转型后在国内的发展方向是相同的,都是要通过高质量产品打品牌进而赢得市场。

  其次,奇瑞之所以出口能够取得成功,还因为更多的融入当地社会,因为汽车产业带动的就业、经济影响都比较大。在尹同跃看来,奇瑞在海外做企业,是真的要把好处带给人家,为他人提供就业、培训机会,而不是只盯着别人的腰包。“我想我们做企业做到最后,实际上就是做谁心好。你要总是盯着别人的口袋,海外市场可能就不会走得太远。你要有一定的利他精神,可能我们得到的空间就会更大。”

  奇瑞目前在海外市场可以说是有所成就,海外市场除了能够增加销量、获得更多利润之外,还可以和国内的车市进行互补。奇瑞在这方面也很有心得,尹同跃告诉我们:“国内不好的时候国外好,国外好的时候国内有时候不好,相互之间是一个波峰波谷的一个变化。国内汽车市场有时销售上年中是比较差的,年底和年初是比较好的,而有些海外市场的表现则正好相反,正好可以和国内互补。”

从“坚决不合资”走向“后合资时代”

  在2007年之前,尹同跃曾经表示“坚决不合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奇瑞对合资的态度也有所改变。在2007年后,奇瑞先后同克莱斯勒、菲亚特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但并无结果产生;与斯巴鲁的“绯闻“也是不了了终。就在大家对于奇瑞是否还会走向合资时,2011年11月观致汽车的正式推出以及2012年10月与捷豹路虎的合资被发改委批复,代表奇瑞真正走向了合资。

  那么为什么奇瑞的合资态度有所转变呢?尹同跃告诉我们,他对于合资态度的转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在战略体系转型中,奇瑞有一些干部的理念转变比较慢、比较困难,尹同跃考虑如果有合资企业,把这些干部送到合资企业里面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来,理念的转变要比从家里面施教、受教要来得快。

  其二就是接触的合资企业和此前是不一样的,例如捷豹路虎,其品牌和产品的定位与奇瑞是不同的,不存在竞争关系。通过与他们的合资,能够了解更多有关品牌打造、品牌坚守的理念。和观致的合资,尹同跃看中的则是能够真正的换来体系。因为观致的合资方以色列量子本身并不做汽车,因此观致团队的流程体系能向奇瑞进行开放,对于奇瑞的帮助很大。

  其三就是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会是资源的比拼,而合资带来的更多资源,也是奇瑞着眼未来竞争的关键。

  在尹同跃看来,目前已经进入了“后合资时代”,在此前的合资中,许多中方企业更多是沦为代工厂,外方也不向中国品牌开放技术、体系。而在后合资时代,中方也是应该有所贡献的。“我们在质量管理、成本控制,效率的提高和市场开拓方面,一定要展现出来我们的力量。同时,在研发中的一些成果、技术,双方也可以共享,减少开发成本和时间。”

  “在这两个合资项目(观致和捷豹路虎)当中,我们要让外国的合作伙伴觉得我们实际上是很真诚的,也是有一定能力的,能够产生贡献的这么一个合作伙伴。”尹同跃这么告诉我们。

奇瑞发展最有意义的产品是哪些?

  有关奇瑞发展历史的回顾就告一段落了,作为奇瑞发展的掌舵人和见证人尹同跃为我们分享了许多,那么在尹同跃看来,哪几款车型是奇瑞这些年发展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呢?

  首先尹同跃提到的就是风云车型,“我们对风云这个产品是太有感情了,车子出来经过了风风雨雨,的确是很难的。当时我们很多老同志都掉眼泪了,风云就像是第一个孩子。”第二款车则是奇瑞QQ,“QQ的热销让奇瑞真正的成长了起来。”

  第三款则是瑞虎,迄今100多万台的累计销量说明了瑞虎的成功。未来奇瑞还将在瑞虎车系上进行规划,推出例如瑞虎1、瑞虎7、瑞虎9等产品,把瑞虎做成一个品牌。第四款、第五款车型则是艾瑞泽7、瑞虎5这样奇瑞转型后的产品,它们代表了奇瑞新的发展成果,在尹同跃看来“这个产品做得还是非常完美的”。

5

谈奇瑞未来发展

● 奇瑞未来发展展望

★ 拥抱互联网

  目前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面对互联网的大潮和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尹同跃沉着应对并有着自己的理解:“互联网企业可能总是想征服一切、改变一切,它要颠覆,但我们认为实际上它还是一种工具。”目前传统车企的思路是“车+互联网”,而互联网公司和年轻人的想法则是“互联网+everything”,在尹同跃看来,目前两种观点正在博弈,都在不断发展,并都能从中获益。

  奇瑞目前也在拥抱互联网,我们能够看到像Telematics、智云系统、云计算等等都是互联网思维下的产物,奇瑞未来的安全愿景——车辆对用户和乘员的伤害是零,也需要车联网的支持;此外奇瑞的互联网销售、互联网传播也都是顺应时代的发展。

  “汽车产业实际上是一个生命力很强的一个行业,它不像其他有些行业,有时新技术一冲击就受到很大影响。汽车行业它的自我康复能力很强,中间经过了很多冲击,但并没有对汽车产业起到一个颠覆性的作用。”

  面对越来越火的网上卖车,尹同跃认为奇瑞应该利用这一趋势,但是网上卖车并不能完全取代现有模式。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移动互联在一些领域已经走到了欧美的前面,“过去对于经销商的分类是好经销商、大经销商、小经销商等等,而现在就是分为年轻的经销商和老经销商。年轻的经销商能够抓住新的工具,利用互联网来进行销售、进行传播,进行集客。反而老的那些有点落伍了。”诚然,利用互联网工具,能够使得销售工作进一步加快和拓展,未来抓住和利用这一趋势,对于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 新能源车和传统车型技术研发齐头并进

  2015年12月18日,奇瑞的第500万台车下线,奇瑞以此为契机,宣布在战略转型第二阶段,将在第一阶段取得的成果和成绩的基础上,通过坚持“技术、品质、国际化”打造品牌,依托“技术2.0”、“品质2.0”、“国际化2.0”三大升级,实现消费者体验的升级。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2015年,奇瑞依靠eQ电动车共销售14147辆,排名电动车的第五位。而2016年,奇瑞预计其新能源车的销量规模能够达到3万台的规模。目前奇瑞新能源车型仅有eQ这款纯电动车,未来奇瑞的新能源产品将进一步拓展,主要的方向就是“小车EV、大车PHEV”。

  EV代表的是纯电动车,目前在售的eQ就是纯电动车,未来奇瑞还将进一步拓展到小型车、紧凑型车以及SUV产品。PHEV则是插电式混动车,主要适用于稍大一点的车,这是因为车大了之后,需要的电池就会更多,在成本目前还无法很好控制的时候,奇瑞选择了插电式的这种复合模式。

  面对国家2020年国产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5.0L/100km的要求,尹同跃也表示很有压力,为了迎接这个新标准,未来五年,奇瑞的1.2TGDI和1.6TGDI发动机以及6DCT与第二代CVT自动变速器将陆续搭载到新车上,手动变速箱将开始过渡到6MT,一系列的举措将助力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奇瑞将形成全新三大产品平台,开发10款全新产品,并要在汽车安全上继续做强。在2016年的北京车展上,奇瑞瑞虎3X以及瑞虎7正式发布,这两款车也代表了奇瑞最新的发展成果。

  尹同跃目前是这样看待新产品研发的:“过去产品比较多,因为是用老的思维方式,所以那时候来得快,产品出得也比较多。我们现在就是要把东西做精,把产品做好,做一个就是一个,做一个成功一个,做一个就卖得好一个。”

★“经销商的利益就是我们生命”

  随着奇瑞新产品的不断增多,奇瑞在经销商上也布局了多个渠道,但尹同跃对于早期的经销商建设并不是很满意:“经销商网络实际上有点多,没有很好的规划,产品的内部竞争也比较厉害。”后来随着奇瑞的转型、产品数量的减少,奇瑞的经销商网络也有了一些收缩。随着转型成果的不断推出、新产品的丰富,奇瑞的经销商盈利状况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经销商也加入到奇瑞的网络中,经销商的数量有所回升。

  尹同跃告诉我们,“我们现在还是强调经销商的利益就是我们生命,每个经销商我们都让他们做大、做强并且盈利,然后让他们发展。我们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车,提供一个产品给他们进行销售。我们更主要是希望帮他们一起去进行管理升级,打造品牌经销商。”

  近年来车市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经销商都有着生存压力,但是奇瑞目前的经销商过的还是不错的。尹同跃告诉我们,奇瑞的经销商目前绝大多数都是盈利的状态,在未来,奇瑞还将进一步提升经销商的盈利状况,并且通过吸取国际上的经验,让经销商通过销售、服务、备件、精品、金融等方面取得收入,而不只是过去比较单一的方式。

★ “做品牌其实就是踏踏实实的把产品做好”

  谈到未来如何打造品牌,尹同跃其实想的非常简单:“做品牌其实就是踏踏实实的把产品做好,然后做一些有意识的引导。通过试乘试驾和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我们的产品性能是好的、质量是好的,这样的话就会形成口碑,那么我们的品牌一定会起来。”尹同跃在提及品牌打造的时候也提到了韩国车企近年的成功,品牌的建立是个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奇瑞也希望通过未来高质量的新产品,吸引到更多用户来选择。

  而谈到最终发展的目标时,尹同跃的看法则是有些出人意料,“过去我们中国人就是谈销量、世界排名,这是第一目标,但实际上这个目标是反的,因为没有品牌建设就没有销量这个目标。”通过与尹同跃的对话我们了解到,奇瑞并没有设立明确的销量目标,在尹同跃看来,建立品牌然后通过好的产品,自然能够获得一个好的销售结果,一切都顺理成章了,因此建立品牌才是最重要的。

  从数据来看,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增加,之所以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能够增加,尹同跃敏锐的观察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抢了合资品牌的市场。对于这样的成果,尹同跃表示非常高兴,“有这样的势头,最起码说明我们国人对部分中国品牌的认知在改善。当然了,中国品牌确实要争气,做出来的东西要比人家好,不能比人家差。”

● 结语:

  回顾奇瑞近10年的发展,我们看到奇瑞曾经历过快速发展,但也走过弯路,在最好的时候进行转型也让我们看到了奇瑞管理者的远见。目前的奇瑞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走上了快车道,拥有着丰富的产品线和技术储备。就像尹同跃所说:“我们想把奇瑞变笨,我也希望把奇瑞变笨。大家就是做技术,做品质,并通过技术来提高我们的溢价,通过品质来提高我们品牌的位置,改变Made in China的形象。”踏踏实实造车,通过产品赢得市场,是目前奇瑞核心发展思想的凝聚。

  通过与尹同跃的对话,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奇瑞想为中国品牌争口气,无论是在产品质量上,还是技术实力上,在合资中亦或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奇瑞要做的是和合资品牌掰掰手腕,要为中国品牌赢得声誉。

  根据奇瑞的发展规划,奇瑞计划到2016年成为主流中国品牌车企;2016年-2020年间成为领先中国品牌车企;2020年后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品牌车企。我们也希望奇瑞能够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为中国品牌赢得更多的喝彩。(文 访/汽车之家 王寅 齐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