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3 11:33

【导读】柏杨先生说过,“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我们自己的丑陋。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发展,涌现出一批后生可畏的自主品牌,并且其中一些已经迅速崛起。尽管这些年自主品牌形象有很大提升,但总体给人印象还是价格低廉、技术落后、质量不是很可靠、服务水平也不是非常令人满意。

不能不提的是,吉利汽车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车企,从没有造车资质到现在形成百万辆年产能力;从当初借鉴成熟的技术到如今布局全球研发体系;从靠低价走量的豪情到现在整合全球资源的旗舰车型博瑞直到现在独立的品牌领克,且触角延及海外资源收购。可以说,吉利的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在自主品牌梯队里有了一席之地。

近期吉利发布2017年财报显示,公司2017年实现营收927.6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34亿元,同比增长108%。每股摊薄盈利1.16元。去年,吉利汽车销量124.7万辆,同比增长63%。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达到5.06%,同比增长1.75%。在所有销售车型中,8-15万元售价车型的销量占比达60%以上。

在当下汽车市场环境并非乐观的情势下,吉利取得良好业绩本是件大快人心的喜事好事乐事,然而外界似乎并不为所动。吉利看似已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然而,偏偏这位自我感觉越来越好的汽车品牌非但未让人引以为豪,津津乐道,相反人们却对其一系列“水军泛滥无底限、质量问题频发、自我膨胀扮老虎”的做法颇为诟病,至于好感度、美誉度更是无从谈起。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在社会经济建设和公共事务方面所发挥的价值和作用备受瞩目。人们判断一家企业做得好不好,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只看经营业绩、财务数据,除了“利”,还要看企业的“德”。也就是说,一家优秀的企业不仅要在商业层面取得成功,实现利润最大化,还要在德行方面具有突出表现,作出表率,有所贡献。

如果作为社会主体之的企业仅仅以守住盈利为目的,那社会的满意度、幸福感一定不尽人意。反观吉利,“利”的方面倒是赚得盆满钵满,而一些“德”的表现方面却差强人意。

丑陋之一:失去道德底限的水军

所谓水军,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雇主发帖回帖进行宣传造势、危机公关、打击竞品的网络人员,以注水发帖来获取报酬。吉利的水军在汽车行业内是出了“名”的一个存在,但这个“名”却是“恶名”。在各大汽车论坛、新闻平台中,潜伏着一批默默无闻为了一张张5毛钱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有组织地集体点赞,有组织地集体砸砖,目的就是抬高自己,贬低对手,且手段花样百出,谩骂诋毁,混淆视听,恶语攻击,自吹自擂。而江湖传闻,尤以吉利水军的“底限”最为失当。有媒体人曾称领教过了吉利“水军”的威力,如果这是真的也不让人意外。

2016年7月,一条“@李书福 您值得汽车人尊重,但您的团队要自重”的微信在汽车行业人士的朋友圈热传。文中主要内容为:

市场中总有一些极个别人群与企业,不思考如何让自己更加优秀,产品更加有说服力,而是采用一些所谓的“捷径”,利用一些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压,进行诽谤。例如这两天吵得沸沸扬扬的收购了瑞典著名品牌的南方某车企,在汽车之家论坛的“撕逼”事件,不顾市场风向,恶意的利用“水军”攻击一些市场反应比较好的品牌与产品,变相的凸显自身产品的优秀。

这个南方车企品牌充分的利用了网络水军制造不实言论混淆视听。完全不顾客观事实,故意抹黑我们品牌,混淆消费者,在此我个人强烈谴责,同时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客观事实以正视听。

雇佣水军打压竞争对手这种行为短期内可能会让自己的品牌获得一些声量与关注,但是长久以往,混淆视听的网络言论将不再受网民信任,最终受害的将是广大的消费者,因此我在这里强烈谴责这个南方车企品牌的“水军”行为。

其实这个南方车企属于行业内的佼佼者,产品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有更好的宣传手段不用,偏偏采用打压对手、雇水军抹黑对手的行为,有失自身品牌风度,作为拥有共同使命的自主品牌,我们应该潜心研究消费者,做出消费者与市场都需求的好产品,潜心在自身进取与市场需求的研究中去,用抹黑对手的这种手段明显不合时宜,同时“人傻钱多速来”的年代已经过去,优异的产品力才能赢得消费者,用产品力“撕逼”才是真的好企业,假如一个企业利用互联网水军诽谤竞争对手而提升自己,是对自己产品多么不自信的表现,相信这两天正在风口上的他们不想看到“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市场舆论,也许这次事件结束后,他们大可以一推二五六,说是经销商行为、市场部行为,但是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对抹黑对手进行雇水军攻击,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上文所言,林言以为,吉利利用网络水军攻击别人,只能得到一时的混淆视听,而实际上吉利的品牌形象打造及推广营销的成效并不理想,看上去甚是喧闹,各大媒体、自媒体及网络论坛、微信号、躲雨等不乏音量,但真正有营养的传播内容少之甚少,有价值的客观文章微乎其微。除了搏眼球,就是造事件,除了雇水军,就是打嘴仗,层出不穷、摇旗呐喊的水文软文倒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媒体和论坛的海洋之中,如同张爱玲所说“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一般,让人无法产生尊重感、信赖感,有的只是低廉感、粗糙感,而吉利水军常见吹嘘的关键词是:沃尔沃、车型漂亮、销量增长。

要想赢得市场,就要赢得消费者,就要尊重值得尊重的对手,而自己也同样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其恶意诽谤,不择手段打压对手抬高自己,倒不如把眼光放到产品与消费者需求上,或许企业成长会更加健康更加稳健。

丑陋之二: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这些年来,吉利似乎从不缺少新闻,并购沃尔沃、品牌整合、推出全球战略车型吉利博瑞、发布LYNK&CO品牌、收购海外资源等,貌似吉利汽车发展非常喜人,但其核心技术的缺乏及研发投入不足已成为其前进的羁绊,更关键是其产品质量问题爆发却屡见不断,令人叹息。

据报道,2016年吉利汽车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为2.11亿元,低于2015年的2.58亿元。吉利当年财报显示,上述资金将主要用于轻量化、动力总成、新能源车的研发当中,而吉利对研发的投入资金,仅占其营收比的0.39%,而主流企业多在5%左右。研发的投入直接反应着车企发展情况,即相比国外车企,国内车企仍有明显的差距,但那些研发投入更多的企业具有相对更好的市场表现及品牌形象。

比如说,自动变速器的匹配和供应是吉利由来已久的一个短板。基于此,吉利也深知核心技术的缺乏对自身发展意味着什么。可是吉利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基本不会立马投入大笔资金用于研发,于是便借助收购沃尔沃一说,哄抬自已的身份和技术身价,但凡吉利旗下推出的新车型都要拉上沃尔沃背书,特别强调其车型发动机、安全技术等与沃尔沃存在着联系,甚至其在经销商终端宣传更是赤裸裸的毫不掩饰,这也让想购买沃尔沃产品的消费者望而止步。

最近吉利旗下的全新品牌领克,也同样拉上沃尔沃进行垫背宣传。这种营销宣传的方式,对于吉利来说当然是好事,拔高了品牌形象,也使得产品更有卖点。但对于沃尔沃来说,却是一场灾难。因此,过度消费沃尔沃可以说是吉利营销的下下策,也反证了吉利杀鸡取卵的急功近利,浮躁求成,则更说明了吉利产品力薄弱、缺乏底气和信心是由来已久的不争事实。

博越断轴现场

谈到频发的产品质量问题,不仅是吉利的难隐之痛,更是吉利的丑陋之处。

博越SUV从一上市就不断受到人们热捧,销量一路上升,供不应求,订车需要等上很长一段时间,最短的一个月,最长的有的车主等了半年。买博越宁愿等半年,博越这款车真的这么好吗?有位媒体编辑自从买了这辆车之后,发现头顶“光环”的博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公开讲述了自己要“做一个博越2.0L的车主,到底有多痛苦”的不幸遭遇:

——变速箱不好控制,并伴随异响和顿挫 。博越的手动挡变速箱设计很不合理,一二挡的齿比的设计有问题,很难找到离合点,开了6年手动挡的老司机都说这车离合不好控制。在换挡时会产生卡卡的撞击声,不知道什么原因声音越来越大,每一次换挡都有,无论加减档都存在。在三挡和四挡之间每次给油或者收油都会顿挫一下,降低了用车品质。自动挡的我就不说了,我知道漏油的都不下十个,无论手动还是自动变速箱都存在严重问题。

——油箱位置太低,还存在异响 。作为博越车主都知道,油箱低于底盘,露出来的部分很影响美观,而且只有油箱前面有一点保护措施,其余没有任何保护,开在泥泞路上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把邮箱蹭破了。至于异响则源于油箱里面有加多了汽油晃动而产生的声音,油箱没有防浪板,连这个都减配真是服了,在车内都能听到。

——天窗遮阳帘异响 。打开车窗,天窗顶就有哒哒哒哒的声音,开始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我发现天窗的遮阳帘太薄,风轻轻吹动就有声响,用手拍打也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听着心里很烦。

——机油尺有铁屑,拔出来看不到机油高度 。机油尺设计的位置不合理,外面的护板挡住了,要斜着拔出来,拔出来基本上也看不到机油的高度,机油都被刮掉了。在机油尺上还会看到一些铁屑,很多车主在二保过后都能看到,我也看了一下,确实有不少铁屑,很当人担忧,这发动机还能用吗?一辆车的三大件中有两大件都有问题,这是用心做车的企业吗?

——2.0动力不足,爬坡费劲起步熄火 。很多车主都在抱怨,2.0的车型动力不足,爬坡很费劲。有时候在坡停上着,起步经常熄火,要地板油才能走,开着心好累,买车是为了方便,现在却又多了烦恼。吉利吹嘘这是F4赛车发动机,这发动机放在赛车上是准备跑最后一名吗?

——后排座椅设计不合理,人机工程差 。后排座椅挺柔软的,但不能放倒,而且坐久了腰会很痛,后座的座垫角度很斜,坐姿也不舒服,这难道仅仅是为短途而设计的嘛,考虑一点都不周全。

最后这位媒体编辑告诉大家,“不要被博越的广告和外观欺骗了,一个车的三大件都有问题的车被吹破了天,如果车主去投诉了,他们就打电话给你,让你去售后去看看,售后然后再告诉你,我上面说的都没问题,这车就是这样的,让你继续开。你可以到各种论坛去看看,博越手动挡车主一些维权的文章,维权的人越来越多。对于准备买博越的人,你们要好好考虑一下,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吉利一直在回避这些问题,很多人买了都后悔了。”

博越质量存在问题,吉利自称“最美中级车”博瑞也存在同样类似的质量问题,没有积累到好的口碑。例如车辆在高速行驶/频繁启动/堵车时,发动机耗油量过大;刹车有噪音;窗户容易起雾,影响驾驶安全度;导航系统经常出现线路指示错误和地图信息缺失严重的现象;怠速时,车身会明显抖动等等问题。

不单博越、博瑞质量问题重重,吉利其它产品的用户也同样倍受折磨。一位吉利帝豪GS车友就“吐槽”了出现质量问题投诉无门的经历。

“自己当初就是奔着这一片好评的国产车子去的,直接入手了一辆1.3T手动挡帝豪GS,刚开始的时候开起来还算是挺好的,但是开过了300公里之后,这发动机就老是有奇怪的声音,特别是在1,2档起步的时候,声音特别明显,太烦人了,自己去过4S店几次,让他们给看看是什么问题,结果店里的人回复厂家还没有解决方案,这么一来倒是推得干干净净,把自己给晾在一边了。

后来我直接就去投诉了,不过在几次投诉未果之后,算是彻底绝望了,到厂家那里投诉,然后厂家就把问题推回来4S店,然后4S店又把问题推到汽车生产商上面,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不少帝豪GS、帝豪GL、博越这些车型的车主,都有遇到变速器过热、发动机异响、变速器漏油这些情况,但都投诉无果,很多车主都是被4S店还有生产厂商推来推去,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出来为消费者解决问题。”

快速发展的同时,吉利产品质量问题也在迅速暴露。“我就是冲着吉利车在网上全面的好评才买的车,但是提车之后我大大改变了想法,吉利让我对国产车的实力产生了怀疑,也失去了信心。”一位河北保定的吉利车主向媒体表示。

该车主在2016年3月从当地吉利4S店购买了一款帝豪GL手动精英型汽车,当累计行驶到7000多公里时意外出现了变速器异响。“车子开到60码的时候变速器呜呜地叫,车里放着音乐也盖不住那叫声,50码和70码也有,40码和80码没有,但是到了120码又有了,坐在后排都能听见。”他描述道,“我换了一次分离轴承,但是响声更大了。”这位车主先后几次到4S店检查和维修但屡修无果,加上路途遥远花费颇多,他已经对解决问题不抱希望。

在林言看来,这几年吉利投放产品的频率越来越高,产品的研发周期不断被压缩,导致产品的设计验证不充分,比如与汽车质量密切相关的整车结构耐久实验性试验,吉利目前依然只是按1067(等效普通道路里程16万公里)个循环来验证,而大多数车企的结构耐久验证里程都超过了20万公里。如今盛名之下,悄然的质量问题不断滋生,无形中吞噬着吉利的品牌形象。

有媒体报道,2016年吉利为提升其售后服务满意度,在全国4S店为博瑞、博越车主升级VIP休息室,但在部分车主眼里这却成“区别对待”的场所。据了解,并非全国的吉利4S店都如此,但吉利这种做法显然让一部分车主失望。而当消费者投诉经销商的事情发生后,吉利通常会将问题交给4S店处理。据记者了解,当4S店的投诉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受到厂家的处罚。而大部分车主的问题,实际上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丑陋之三:自我膨胀扮老虎

“明明是一只小猫的,一看影子那么庞大,就自以为是只老虎。”对于柏杨先生的这句话,再对照吉利如今的所作所为,倒有几分相像。而对这套惯常使用的伎俩,似乎是吉利的拿手好戏,而且玩得炉火纯青,得心应手。

诚然,吉利销量增速突飞猛进,但销量走高带来的自信难免使吉利内心膨胀。为什么容易膨胀?根子出在 “器小易盈”,见识太少、心胸太窄,稍微有一点气候,就认为天地虽大,已装他不下。

擅长并善于包装自己的吉利,总是喜欢自我脸上贴金,往往给人一种是自主品牌“旗手”的错觉,而企业“当家人”每每出场,则大有“君临天下”豪迈气势,在业内引发众多议论。就是这样一位企业家,坊间种种传闻甚嚣尘上,似乎举手投足都能震慑人心,似乎只言片语都能直击要害,真真假假难以明辩,很让一些不明真相、趋炎附势之徒顶礼膜拜,仿佛仙人下凡一般恭敬侍候,在“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芸芸众生面前,似是而非、含混其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深莫测成了其“高上大”的最佳标签,而通过这样看似无心却有心的“包装”,个人形象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随之而来的企业“收益”有增无减。

但是,真相终究不能被所谓“巨大光环”吞没,事实终究是事实,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而发生颠倒是非的变化,哪怕企业家再出类拔萃,再贡献突出,再包装粉饰,也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企业家,也根本不存在传闻中那样的“特殊关系”。话说回来,也正是因为外界的种种联想和胡乱猜测,以讹传讹,才让企业家产生何不“将错就错”,何不取而用之的“顺势而为”。需要指出的是,就是这样一种“无辜躺枪”的作派,反倒成全并为企业家身价不断上涨“增光添彩”,个人的声望和影响力也借“机”上升。

林言觉得,在一定区域内,一家企业如果能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所贡献,就会获得尊敬,因此企业也更加偏重于“经济效益”。但如果将“受人尊敬”置于更高、更广的层面来考量,它的内涵应当更加丰富。

“尊敬”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持续努力后逐渐形成的美誉。即便短期业绩出现问题,“尊敬”仍然存在。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受尊敬,应该有一定的标准。最重要的标准,不是规模有多大,盈利有多少,企业家形象有多“高大”,更重要的是企业的道德信用怎样,产品的质量怎样,企业的价值观怎样,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怎样。

反省是走向进步的开始,也是获得社会尊敬的起点。讳疾忌医只能自我封闭,海纳百川方能有所作为。

吉利汽车的发展有目共睹,虽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在如何做一家受尊重的企业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放下身段,充实自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正自己的“丑陋”之处,坚持坚定有经营“百年老店”的耐心和毅力,一步一步建立起市场的信任,践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只有学会平衡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吉利汽车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赢得社会和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