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ng


然后可能图片还是太亮,这里我们来大幅度降低曝光,如下图,得到的同样是不正正常的白,与最开始保存的那种黄色与白色交错有致的完全不一样,这个更多的是一片一片的白,损失了非常多的细节。

如下图,之前的效果,对比下就知道了。调整前,像素交错有致,调整后,白丫丫的一片,虽然降低曝光得到了部分信息,但是过曝的区域始终无法还原,无论怎么处理,得到的只是一片模糊的无细节的图片而已。

如下图,还原调整后的实际图片大小,曝光降下来了,但是过曝的白色始终无法还原丢失的细节。(注意,个人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在模拟过曝后一定要对图片进行保存,不然一拉低参数,只是在对已有的像素进行调整而已,而不是对已经过曝丢失了像素的图片进行调整)

前后对比效果图:即使右边的图片进行提亮,得到的只会是更加明显的人物之前过曝区域白丫丫一片的效果而已。

所以,总结拍摄前期的注意事项:

结论1

建议是:不触碰两边死亡界线,宁缺勿过。只要不出现有溢出的情况,后期都可以进行拉回,一但过曝,过曝区域的像素细节就丢失了,无论怎么也拯救不了。

二、直方图的结构(Y轴,垂直方向)

只谈X轴就谈论了这么久……

我们知道X轴是明暗亮度,Y轴是细节信息分布。通过之前的明暗亮度讲解,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以前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的宁缺勿爆经典摄影技巧。那么,接下来要讲解的是通过直方图的Y轴,又会得到一个在前期拍摄的重要技巧,我保证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括没有深层次的学习直方图前的我也不知道,一起来学习吧!



2.png


1、细节信息的不同情况表现力。如上图,X代表RGB明度信息,通过5大明度区域划分得到局部精确曝光。那么Y轴细节信息是否也能套用五大划分区域呢?这个问题我正在问我的老师,由于繁忙,暂时未得到回复。不过个人猜想是同样适用该原理的,至于猜想依据请继续阅读。

先来看张草图,现场手动制成,有点草,哈哈。

2、假设1:Y轴不变,X轴变动。

当X180,Y180时,亮度和细节都在高光区域,既然是高光区域,那么就没有过爆,细节就未损失,保留完整。

当X100,Y180时,亮度在发生改变,但是X在100时处于曝光区域,曝光区域也属于正常区域,细节同样存在。其改变是亮度变低了,细节主要表现的明度区域从高光变成了曝光区域。

当X10,Y180时,亮度从曝光区域变成了黑色区域。而黑色区域,之前也谈到过,黑色会死黑,属于没有亮度的存在。既然没有亮度,那么即使有细节,你还能看得见吗?死黑区域是无法通过后期还原的,无法还原了,细节还能找得回来吗?答案不言而喻,所以当X10时, 或者换个方式,当X为0时,图片就是一片黑。



3.png


3、假设2:Y轴变动,X轴不变。

效果反之,没有多大讨论性,只是在亮度不变的情况下,细节在逐渐增多。简单通俗易懂的可以比喻为相机的像素在不断提高,例如之前2400万像素的相机换成了4800万像素的相机了。

不过这里我加了个特别有趣的元素,如果当细节已经完全超出255的范围了呢?比如突然相机的像素可以达到8000千万像素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如下,刚好此图的细节也超出了255的范围了,结果是会变糊,为什么呢?

4、清晰度=噪点?提升细节就间接等于在提升清晰度,对不对?提升清晰度会带来什么?噪点,清晰度提得过高,噪点越多。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噪点,请参阅Camera raw滤镜里的细节调整面板,提高清晰度后接着就是减少杂色面板,起到消除噪点的效果。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一个问题,当图片在手机上100%显示的情况下,相机拍摄的图片在手机上看,效果还没有手机拍摄的清晰,相机像素越高,就越没有手机图片清晰。而在电脑屏幕上看,清晰度就瞬间甩手机几条街了。(跑题了,哈哈,抱歉抱歉!)

如下图,实践结论是否成立。未调整任何参数时,细节大部分分布在高光区域,完全能展示,细节完美。

手动调整参数压暗后,细节在曝光区域展示,细节同样能完全展示。

如下图,该图为手机拍摄,主要就是想展示鼠标拾取的部位,如红色箭头所示。现在看到此图的大部分信息就是红色箭头指的范围,RGB参数值为163,在曝光区域内。而直方图信息也正确,信息最多的区域就在曝光区域上方。



4.png


如下图,将曝光、黑色、大幅度降低。直方图的信息也大部分集中在黑色区域,而图片实际情况也只有阴影部分在显示细节了。


5.png


所以得到第二个前期拍摄的重要结论是:

结论2

只要不过爆,尽量使图片的直方图信息的区域集中在曝光、高光区域。即使在后期需要压暗,那也会保留更多是细节。当然,这肯定适用于一般的拍摄情况,建立起自己的风格后就不需要这样了,只需按照自己的影调风格来进行曝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