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两弹一星能搞出来,核电站为什么不行?"

秦山核电站直接叫停了谈判,拿着 10 万美元自建实验室,请专家现场办公,用半年的时间拿下了这项技术。

1991 年 12 月 15 日零时 15 分,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实现了中国核电零的突破。


不过,当时世界核电站已进入百万千万级,只有 30 万千瓦的秦山核电站远远不够,所以,引进法国技术大亚湾核电站,也在同步进行中。


但技术引进的代价太大了。

核动力院的工作人员在一次研究学习中,发现外方发来的转让技术资料不完整,外方项目负责人直接丢过来一句," 这很容易,让你们的工程师放下手中的铅笔,打开复印机,就学会了。"

言外之意,别学习了,直接照搬吧。

人才培养也不容易。核电厂安全运行离不开主控室的操纵员,当时所有的操纵员都要送去外国培训,费用和与其等身的黄金价值相当,故操纵员又被称为 " 黄金人 "。


就连工作人员穿的防护服、安全鞋,甚至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办公室用品全都来自进口,所有核电人心里都都憋着一股子劲,真正的核心技术是无法引进的,一定要研制出中国自主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


核电的核心,在于核反应堆,而核反应堆的心脏,则是堆芯——存放核裂变燃料和发生核反应的地方。

1997 年的一个下午,距离成都百余公里的山坳中,一栋两层办公楼里回荡着激烈争论的声音,二十几名科研人员在此讨论着中国自主百万千瓦级核电方案的主要技术参数。

在那场争论中,中国核电人创造性地提出了 "177 堆芯" 的方案。

这个 "177 堆芯 " 和国际上普遍采用的 "157 堆芯 " 相比,多了燃料组件,就好比用电热水壶烧水,发热丝增多的话,发热丝所需要的温度就可以更低一些,从而提高了可控性。


堆芯示意图


因此,177 堆芯理论上讲,不仅提高了发电功率,还提升了安全性。

但理论只是理论,增加堆芯,并不是随意加几盒燃料那么简单,而是整个反应堆的堆芯系统都要重新设计。

中国核电人经过 12 年的学习、研究、论证、创新,终于在 2009 年,将百万千瓦级的三代自主核电技术CP1000机型,从纸面搬进了现实。

CP1000 计划于 2011 年开工。3 月 8 日,福建福清的核电站现场,10 多台挖掘机轰隆隆地站成一排,准备开挖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