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光热系统的门槛主要就是这两个——光学镜场和集热器传热。

  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推动超白玻璃、熔盐泵、吸热器材料等进口设备材料的国产化。

  有人说,这个东西既然短期成本还打不下来,那我们就用光伏+电池储能呗,光热也少弄,就搞搞熔盐储能,搞安全一些就行了。

  可是如果光拿光热项目当储能来做的话,它在经济性上可能还不如锂电池这些电化学储能。

  在储能中,光热+熔盐的优势胜在寿命和放电时长上。

  锂电池的储能,寿命可能也就10年,然后就得换电池。

  但光热的项目一旦建好,可以稳定运行25年。

  而且锂电池每一次放电的时间比较短,比如2个小时、4个小时就放完了。

  但是光热储能一次放电可以放10个小时。

  中国2020年新投入使用的光热项目,它们平均的储能时长达到了11个小时。

  所以如果以后真的风电、光伏发电的比例很高了,甚至超过煤电了,那么我们就得考虑:

  1~2个小时无风、无光怎么办?可能调用锂电池。

  10~12个小时无风、无光怎么办?那就可能调用光热储能来解决这种问题了。

  各类储能除了比拼成本,在应用的时间跨度范围上也各有特色,所以要因地制宜,不可能一种储能包打天下。

w700d1q75cms.jpg

  除了一手发电,一手储能,光热在整个碳中和能源体系当中还可以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叫做“热电解耦”。

  我们老百姓没有感觉,但是到了冬天,很多热电厂其实是热电联产的,他们烧煤,又供暖,又发电。

w700d1q75cms.jpg

  但是不难理解,这俩过程是正相关的,供暖供得越多,烧煤发电就得发得更多(不管电网现在需要多少电)。

  但冬天里,有时候大家只是需要屋里暖和,用电需求并不会大增,这就有矛盾了。

  而且以后风光占比高了,冬天热电厂也得给风电光伏这些绿电“腾地方”,不能由着性子发很多电。

  在三北地区,每到冬天供暖季,电网调峰(发电部门改变发电机的出力来适应用电负荷的变化)就很困难:

  为了保证供暖,发的火电太多,逼着光伏、风电场站弃风、弃光。

w700d1q75cms.jpg

  多发的火电/光电/风电可怎么办呢?

  这时候熔盐储能就成了一个好的去处。

  在熔盐罐里插一个电加热器,就可以把多余的电能转换成熔盐的热能。

w700d1q75cms.jpg

  到了冬季夜间,热负荷增大,用电量减少,热电厂就少发电,缺多少供暖的热量就用熔盐换热来补足。

  所以熔盐储能系统还可以应用于火(热)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实现冷热电汽多联供,提供综合能源服务。

w700d1q75cms.jpg

  有机构测算过,通过“热电解耦”,供暖季弃风情况得到明显缓解,更多的风电传送给了电网,折合风电场年利用小时数提升了10%。

w700d1q75cm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