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sina.com.cn/w/2009-01-06/150116988520.shtml

  当地时间1月3日晚,以色列向加沙地区发起地面进攻,巴以冲突进一步升级。中东那地方,打打杀杀好多年了,不少年轻读者可能还不明白各方到底为何结怨。下面,记者结合在德国犹太人博物馆的见闻,从古代犹太人说起,说说中东乱局的来龙去脉。

  中世纪欧洲盛行反犹主义

  据《圣经·旧约》记载,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曾在埃及居住,并遭受埃及法老的奴役。犹太人在摩西的带领下,发动起义离开埃及,越过红海,来到“流着奶和蜜之地”--迦南,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摩西借耶和华的名义,颁布了十诫,创立了犹太教。《圣经》中的这段记载是否确实,史学界有很大争议。1998年的美国动画片《埃及王子》就描述了这段故事。

  公元前1025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莱王国,其后来分裂为两个国家,北部称以色列王国,南部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灭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统治中心在今天伊拉克境内的新巴比伦王国占领犹太王国,其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把数万名犹太人作为俘虏押回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坚决反对以色列的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就曾自诩为“尼布甲尼撒二世事业的继承人”。

  “巴比伦之囚”被称为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它结束了古代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独立建国的历史。此后,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和罗马帝国的征服,又造成犹太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大流散。罗马帝国镇压了公元1世纪到2世纪的犹太人三次大起义之后,将整个耶路撒冷城夷为平地,犹太人被迫逃难到欧洲各地。

  流散在欧洲各地的犹太人不仅遭受宗教迫害,他们的政治、经济权利也受到限制,例如不能担任政府职员、不能服兵役等,这使得很多犹太人不得不以商业和放贷活动为生,经常和当地民众发生利益冲突,犹太人一度成为“贪婪”的代名词。反犹主义在中世纪的欧洲甚嚣尘上。

  公元7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击败东罗马帝国,占领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逐渐成为巴勒斯坦地区的主要居民,西欧的基督教国家曾发动多次十字军东征,一度占领巴勒斯坦地区,但最终被赶走。公元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为巴勒斯坦的新主人。平心而论,在20世纪初之前,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对待犹太人的态度,要比基督教徒好很多。

  马克思的解决方案没被接受

  到了19世纪,随着欧洲大陆民族主义的兴起,犹太人被很多欧洲国家看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异类,“犹太人问题”成为欧洲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当时的犹太知识分子中,对谋求犹太人解放的途径,提出了两种相反的方案。以卡尔·马克思为首的犹太人出身的左翼知识分子,认为犹太人应该和本国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一同反抗资产阶级的政治压迫,在世界范围内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此后,很多犹太人投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德国的拉萨尔、伯恩斯坦和俄国的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等人都是犹太人。他们的政治主张差异很大,但都主张“让犹太人和居住国人民一同获得解放”。

  另一种方案是匈牙利出生的犹太作家西奥多·赫茨尔提出的。1896年,他写了《犹太国:现代解决犹太人问题的一种尝试》一书,宣称犹太人问题是一个民族问题,应该建立犹太人自治的国家。1897年,全球统一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

  1914年一战爆发,英国为打击德国的盟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帮土耳其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独立建国为诱饵,骗取阿拉伯人发动起义。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就反映了这段历史。但英国在一战后将巴勒斯坦地区变为自己的“委任统治地”。1917年11月,英国发表了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贝福尔宣言》,支持犹太人“回家”,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犹太人开始大批移民巴勒斯坦,到1939年达到50万人,犹太人与当地阿拉伯人的关系日趋紧张。

  以色列建国后越打越强

  二战时,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疯狂屠杀犹太人,同盟国估计犹太人被害人数高达600万!这让更多的犹太人要求建立独立的犹太人国家,其中一些人不惜采用恐怖主义手段袭击在巴勒斯坦的英国军队,其中包括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贝京和沙米尔。1947年2月,英国宣布放弃对巴勒斯坦的统治,把巴勒斯坦交给联合国处理。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了巴勒斯坦分割案,这就是联大181号决议案。当时巴勒斯坦境内居住的阿拉伯人占总人口的68%,阿拉伯人拥有的土地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94%。可决议却把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划给占1/3人口的犹太人,占2/3人口的阿拉伯人只得到43%的土地。

  1948年5月14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国”,当天就获得美国政府的承认。第二天,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5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同时向新生的以色列国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英国支持阿拉伯联盟,美苏支持以色列。战争打了15个月,以色列战后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80%的面积。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约旦河西岸由约旦控制,加沙地带由埃及控制。

  1956年10月,英国、法国和埃及因为苏伊士运河问题闹僵,以、英、法联手进攻埃及,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获胜,占领了埃及西奈半岛,但后在美苏的压力下被迫撤出,恢复战前状态。战后,联合国稳定部队进驻西奈半岛,将以色列和埃及军队隔开,但埃、以关系仍极度紧张。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先发制人,在一天之内就摧毁了埃及、叙利亚、约旦国的空军,在6天之内占领了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完全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全境。不仅如此,以色列还占领了埃及领土西奈半岛和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或“六日战争”。

  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初期一度占据优势。但以色列很快从美国获得大量武器装备和情报援助,扭转战局,在南线攻入苏伊士运河以西,威胁埃及首都开罗,在北线逼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1974 年,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东岸的部分地区,叙利亚收复了戈兰高地的部分地区。战争初期以色列的失利,使以色列统治集团越来越认识到不能依靠武力长期占领阿拉伯领土;而战争后期埃及、叙利亚的困境,则使得阿拉伯世界中越来越多的领导人认识到消灭以色列是不现实的。

  此后,埃及与以色列开始议和。1979年3月,埃以签订和约,1980年两国正式建交,结束了长达30年的战争状态。埃及成为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并收回了西奈半岛的全部土地。此后,以色列选择“以土地换和平”,即退出占领的一部分阿拉伯领土,换取阿拉伯国家的和平相处。1994年10月26日,约旦与以色列在两国边界正式签署和约。这样,以色列的对手越来越少。但以色列还是摆不平自己占领地区的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

  1964年,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在东耶路撒冷举行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建立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也叫“法塔赫”(Fateh阿拉伯文法、塔、赫,分别是巴勒斯坦、解放、运动三个词的首字母)。从此,法塔赫为了把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不断袭击以色列。

  1982年,以色列为消灭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基地,攻入黎巴嫩,迫使巴解组织撤出黎巴嫩,同时击败了支持巴解组织的叙利亚军队,这次武装冲突被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战后,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控制了部分领土,要求驱逐以色列军队的黎巴嫩真主党乘机兴起,并获得伊朗的支持。2006年,以色列深入黎巴嫩领土,想灭了真主党武装,不过未能如愿。

  巴勒斯坦人在1987年发动大起义,青少年在街头投掷石块、自制燃烧瓶,与现代武装的以色列军警对抗。1988 年11月15日,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组织宣布接受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

  第一次海湾战争后,支持巴解组织的伊拉克实力削弱,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巴以双方开始和谈。

  1993年9月在美国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奥斯陆协议》。之后,以军开始撤离其占领土,巴逐步接管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开始自治。

  2000年7月,巴勒斯坦、以色列、美国三方关于巴勒斯坦最终地位的谈判失败。此后,巴以冲突不断,和平进程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4年,阿拉法特去世,对以温和的法塔赫和对以强硬的哈马斯开始闹翻。2007年1月25日,哈马斯在巴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胜,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出任总理,双方矛盾日益尖锐。2007年6月15日,在与法塔赫5天的激战之后,哈马斯完全占领了加沙地带,从此哈马斯控制了加沙地带,法塔赫控制了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仇视哈马斯,宣布封锁加沙地带,而哈马斯等激进派别也不断对以色列发射火箭弹,这种袭击被以色列称为恐怖主义行为。到了2008年底,以色列开始大举空袭哈马斯。

  巴以双方直到今天仍谈不拢的主因有二:一是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以色列至今不承认巴勒斯坦人1988年宣布的建国,认为目前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的巴政府只是自治政府,而非主权国家。二是耶路撒冷的最终地位问题。1947年11 月联大第181号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但以色列在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可是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都不承认以色列定都耶路撒冷,还是把驻以色列使馆留在特拉维夫。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宣布建国时,也将耶路撒冷定为首都。

  加上巴以双方实力严重不均:以军号称中东第一,经济实力雄厚,又有美国的长期支持;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经济困难,也没有正规军,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大多已与以色列和解,对以色列立场强硬的伊朗又离得太远。因此,要打要停,其实都由以色列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