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非物质遗产

1、保护内容

7-2 曙西部片区主要非物质遗产一览表

乡镇名称

主要非物质遗产

鄞江镇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鄞江它山贤德庙会,每年三期:分别为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以“十月十”为最盛,是延续千年的具有鄞江地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也是约定俗成的传统庙会。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园石刻工艺。

横街镇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八盏马灯》。

洞桥镇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鸬鹚捕鱼。

古林镇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席编织技艺,草帽又称“宁波凉帽”,分“大白”和“双根心”两种,由席草、麦秆编成。宁波地区的草制品制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从现有的资料看,是浙江省最早的发源地。

章水镇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贝种植技艺。

2、保护措施

对于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进行保护。建立各级保护名录和档案库,制定保护规划。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中,结合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24条       紫线

1、紫线范围

包括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界线。

2、紫线管制

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其他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在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新建或者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对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进行修缮和维修以及改变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性质,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

第八章    景观风貌规划

第25条       景观风貌规划目标

强化区域山水、田园、镇村的空间景观特色,通过景观分区提升区域景观环境品质,保护区域景观特色。

 

第26条       景观风貌控制引导

(一)特定景观区

特定景观区是指生态保护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特定景观区应基于专项规划、生态保护以及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引导和控制。

生态保护区主要由生态红线区、生态控制区组成。保护区域内林地植被、水体等自然景观,严禁私人墓葬和开山采石,对山区内公路沿线的林向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山林郁郁葱葱,层林尽染,实现春观花、夏沁绿、秋赏叶、冬探梅的四季景观。保护余姚江、奉化江、鄞江非城镇段两侧的田园风光和自然野趣。

历史文化保护区主要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包括本规划区域内的1个历史文化名镇,8个历史文化名村,62处文保单位及其保护范围。按照相应的法规条例和保护规划进行控制。

(二)一类景观区

一类景观区是指核心景观区,本区内主要为串联城镇区域的重要水系景观廊道和中心镇公建中心。重要水系景观廊道主要包括樟溪-光溪-南塘河两岸区域、清源溪-小溪港-梅梁桥河-湖泊河两岸区域、沙港畈新河-浣溪河-中塘河两岸区域。结合水域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规划建设情况,分为镇村段和生态段控制。生态段除必要的植被林向改造外,主要维护自然生态环境。镇村段要充分保护镇村历史上沿水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空间肌理,保护滨河两岸现有的历史景观风貌和河流上的古桥、埠头、水利设施等历史遗迹,并注重滨水地块建筑界面的风貌协调统一。

中心镇公建中心主要包括横街镇公建集中区和鄞江镇公建集中区。公建集中区应编制城市设计,并把城市设计的特定意图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二类景观区

二类景观区是指重要景观区。本区内主要为一般乡镇公建中心、田园生态间隔带、高速路两侧区域。

一般镇公建中心主要包括章水镇、洞桥镇、龙观乡公建集中区,应注重各公建的单体设计,与周边山水环境相协调

田园生态间隔带主要为间隔各镇建设区的集中连片的农田区域。保护田园风景,对具有地方风貌特色的村落进行环境整治。

(四)三类景观区

三类景观区是指一般景观地区,除特定和一、二类景观区以外的其他城镇建设区作为三类景观区,主要有工业集聚区和生活居住区。

工业集聚区展现高效、清洁的新时代产业风貌,生活居住区与山水环境相协调,呈现水乡风情。三类景观区按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引导和控制。

表8-1 景观分区控制一览表

分区名称

景观特征

主要控制范围

具体控制范围

特定景观区

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区

l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

l     生态红线区、生态控制区

1、皎口水库、周公宅水库、溪下水库一、二级水源保护区;

2、五龙潭风景名胜区,包括龙潭飞瀑景区、青云梯景区、鸣凤景区;

3、余姚江、奉化江、鄞江、绕城高速生态带

4、历史文化名镇:鄞江镇;

5、历史文化名村:鄞江鲍家堪村、建岙村,章水镇蜜岩村、李家坑村、崔岙村,横街镇凤岙村,古林镇蜃蛟村、前虞村;

6、57处文保单位,它山堰、百梁桥等。

一类景观区

核心景观地区

l     重要水系景观廊道

l     中心镇公建中心

1、横街镇公建集中区和鄞江镇公建集中区;

2、樟溪-光溪-南塘河两岸区域、清源溪-小溪港-梅梁桥河-湖泊河两岸区域、沙港畈新河-浣溪河-中塘河两岸区域。重点控制水系景观廊道镇村段的景观风貌。

二类景观区

重要景观地区

l     一般乡镇公建中心

l     田园生态间隔带

l     高速路两侧地区

1、章水镇、洞桥镇、龙观乡公建集中区;

2、镇与镇之间集中连片的农田区域;

3、甬金高速、杭甬高速防护绿带。

三类景观区

一般景观地区

l     除特定和一、二类景观区以外的其他城镇建设区

除以上景观区外的其他范围。

第九章    旅游发展规划

第27条       发展思路

结合区域内山水环境、名镇名村、古道、革命遗迹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以全域旅游、主景打造、串点成线、连线成网、城景相连、景村联动为发展思路对区域内的旅游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

第28条       空间结构

结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形成“一网、七心、七片”的海曙西部片区的旅游发展空间结构。

一网:即由区域内旅游主线和支线组成的全域旅游线网络,使得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网。其中旅游主线与区域外旅游资源进行串联,北接慈城,南连溪口,东至城区,西往余姚四明山。旅游支线主要是将区域内部的旅游景区、旅游景点、特色村进行串联,形成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联动,并与旅游主线一起,构成旅游线路网。

七心:即七个核心景区,包括现状的大竹海、五龙潭、中坡山森林公园、鄞江古镇、杖锡风景区;规划的桃源湾旅游度假休闲区和古村田园休闲综合体。规划通过核心景区的着力打造带动周边的特色村和点状旅游资源的发展,从而形成特色旅游片区,促进全域旅游。

七片: 即特色旅游片区,规划围绕核心景区形成古镇风情、古村农趣、田园乡居、龙潭康体、桃源闲庄、竹海红旅、碧水彩林七大旅游主题片区,每个片区依托自身的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不同的旅游体验项目,以通过错位发展激活全域旅游

第十章    综合交通规划

第29条      交通发展目标和战略

(一)交通发展目标

建立一个与海曙西部片区村镇发展格局相适应,对外快速集散、镇区间互联互通,绿色低碳,并以旅游交通为发展特色的交通系统。

(二)交通发展战略

1、完善区域路网,加强海曙西部片区对外衔接以及镇与镇之间的沟通联系,打造镇区自成体系、镇与镇之间紧密联系、对外快速疏解的路网体系,带动海曙西部片区整体发展。

2、构建由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服务基地、旅游服务驿站组成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打造多层次旅游交通体系。

3、构建多模式、多层次、城乡一体的公交系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公交出行需求,并以山水旅游资源为特色,推出区域特色公交服务,提高公交出行吸引力,助推绿色低碳出行模式。

第30条      对外交通规划

海曙西部片区对外交通系统主要为高速公路系统,在保留既有绕城高速、杭甬高速、甬金高速的基础上,规划四明山高速公路,作为宁波都市区环线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31条      道路网规划

(一)规划目标

构建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独具乡镇特色的城镇道路交通体系,实现海曙西部片区与宁波中心城之间快速联系,加强各乡镇间、各景区间的便捷沟通,引导城镇空间有序拓展,支撑产业布局和城镇发展。

(二)公路网规划

海曙西部片区公路网形成以国、省道为骨架,其他等级公路为补充,构建对外快速集散通道体系的同时,结合海曙西部片区各乡镇组团发展的特点,实现各乡镇间、景区间的便捷沟通。

G228,横街镇以外红线宽度44米,横街镇内部(环镇路)红线宽度36米;S310荷梁线(城市主干路鄞城大道向西延伸段),洞桥和鄞江段红线宽度36-46米,章水及以西段红线宽度24米以下;S204甬梁线(城市快速路通途路向西延伸段)红线宽度68米。S204甬临线(现状214省道,城市主干路雅戈尔大道向南延伸段)红线宽度44

(三)镇区道路

镇区道路系统按照小城市路网分级标准,分为干路和支路两级,各镇区之间通过国、省干道进行快速联系,干路红线宽度控制在24米以上,设计车速30-40km/h,支路设计车速20km/h

第32条      公共交通规划

   (一)公交发展目标

完善常规公交系统设施布局,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公交等,打造由中运量公交、常规公交、旅游公交三个层次组成的公交系统。

(二)中运量系统规划

1、功能定位

作为城市轨道网络向西的延伸和补充,服务海曙西部片区与中心城区通勤交通出行及旅游高峰游客快速集散的需求。

2、中运量公交规划

作为中心城区中运量公交系统向西延伸,规划范围内共规划2条中运量通道,分别沿鄞州大道-银山公路和明州大道,在片区规划范围内总长度为16km,中运量公交场站分别结合桃源湾旅游景区公交首末站和海曙西旅游集散中心设置。

3、公交场站规划

根据对各乡镇的公交客流预测,测算常规公交的首末站的规模需求。2020年共规划5个公交首末站(其中一个为公交枢纽站),规划总面积约3.32m2

第33条      公共停车场规划

根据停车需求预测和海曙西部片区用地布局,2020年在鄞西地区的横街镇、洞桥镇、鄞江镇、章水镇、龙观镇中共设置31个公共停车场,总停车泊位达2660个。

第34条      旅游交通规划

    (一)规划目标

以服务旅游人群的需求为导向,以集散中心和主要旅游景区为节点,构建多模式旅游交通体系,打造海曙西部片区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旅游交通系统。

(二)规划策略

1、结合海曙西部片区内路网规划和旅游景点的布局,规划应保证镇区、旅游集散中心与景区之间的联系道路尽快实施建设或按规划改扩建,从而增强海曙西各旅游景区的区域联动。

2、结合海曙西部片区内部旅游景点的分布,在道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在各主要旅游景点之间、线路较长的景观带上,构建富有特色的环山、环湖等旅游公共交通线,打造富有的品质山区旅游交通。同时利用旅游公共交通线路串联轨道站点与旅游景区,提高旅游交通中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3、为提升自驾游游客的旅游交通服务品质,在设置服务基地的同时,在景区附近规划自驾游服务中心。

 

第十一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略)

第十二章      综合防灾规划

第35条       防洪排涝标准

城镇防洪标准:20年一遇;农村地区按流域防洪标准设防。

根据《甬江流域防洪治涝规划》,本区防洪工程建设标准为:

鄞江防洪标准:20年一遇;

奉化江防洪标准:方桥三江口~绕城高速段为20年一遇;

姚江防洪标准:宁波绕城高速路大桥以下河段为100年一遇,鄞西区域内其余河段为20年一遇。

城镇排涝标准: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出;

农田排涝标准:20年一遇3天暴雨3天排出。

 

第36条       河网水系规划

1、蓝线

规划区内纳入分区级层面管理的蓝线为所有规划主干河道。本规划明确的主干河道不能随意改动蓝线,确需改动的需报市级水利和规划部门同意。

12-1规划主干河道控制表

序号

名称

控制宽度(米)

河床底标高(米)

1

湖泊河

50

-1.87

2

沙港畈新河

40

-1.87

3

梅梁桥河

35

-1.87

4

 

 

凤岙市河

40

-1.87

5

 

西洋港

50

-1.87

6

小溪港

35

-1.87

7

 

里龙港

35~50

-1.87

8

 照天港

 

50

-1.87

9

千丈镜河

40

-1.87

2、水面率

规划提出的平原河网规划水面率是一个控制低值,规划水面率的计算包括两部分:主干河道按规划控制宽度计算河道面积;其余河道按保持现状规模。根据《宁波市鄞州区河网水系规划(2015-2020)》的要求,海曙西区平原河网规划水面率根据不同分区要求按照4.26%6.66%控制。

 

第37条       消防规划

城郊结合部,消防队接到出动指令后8分钟内可以到灭火救援现场;农村地区,消防队接到出动指令后15分钟内可以到灭火救援现场。

规划共设置5处普通消防站,其中横街专职消防站、龙观专职消防站、章水专职消防站为现状专职消防站,结合派出所设施,鄞江中队升级为一级消防站,扩建至0.4公顷,林业消防站结合管理设施布局。

结合规划范围内森林防火的实际情况,规划设置四明山林业消防站。

 

第38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突发地质灾害

横街和章水地区为突发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2、地质灾害防治

本规划区为地质灾害一般防护区。地质灾害防治应加强对利用软土地基的大型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等的监督管理,并且开展系统的工程性地面沉降监测及软科学研究,强化对地下水资源的监管,全面落实禁采和限采;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地面沉降信息管理系统,以确保地面沉降得到全面控制及有效防治。

第39条       抗震规划

龙观乡位于地震动加速度峰值0.05g分区,相当于地震基本裂度Ⅵ度区;其他乡镇位于地震动加速度峰值0.10g分区,相当于地震基本裂度Ⅶ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