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产品,他们已经具备进入医院临床试用的能力,但是由于相关的法规并不是也别健全,医学人工智能的落地备受关注。

“可以先形成过渡方案,给人工智能产品发一个‘临时牌照’,让他们先上临床试用,辅助临床诊疗决策,并不断完善产品自身。”在今年的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上,宁波市第二医院副院长郑建军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如此回答动脉网。

今年,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宁波市第二医院与雅森科技达成合作,定制适用于宁波市第二医院自身以及医联体下属医院适用的人工智能系统,为此动脉网对其进行了专访。


郑建军

为基层服务的AI系统一定是一个全科医生系统

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双下沉两提升”强基层。强基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在诊断方面,基层医生对X线、超声、检验、心电等医学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不足。在整个医疗的过程中,患者具有100%的疾病信息,如果医生通过诊查手段获取患者100%的疾病信息,并进行处理,那基层医生就如同“华佗在世”,但是如果医生只获取了30%的信息,那诊疗结果就不一定靠谱了。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可以帮助基层医生获取更多与患者疾病相关的信息,并帮助医生处理分析这些数据,从而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

在治疗方面,基层医生对于指南、文献、决策往往了解不足。郑建军认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基层医生增加对这些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对他们做出合理诊疗决策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很多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落地基层医疗机构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为基层服务的AI系统一定是一个全科医生系统,而不能简单的把一个三甲医院专科诊疗技术和经验直接复制到基层。

医院引进医疗AI产品考虑的四大因素

数字化、智能化是现在医疗的一个发展趋势。医院的日常工作分为三个部分:医疗、教学和科研。这三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结合。郑建军表示医院在引进医疗AI产品的时候也会从这几方面考虑。

第一,国内医疗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诊疗不规范。郑建军表示,与西方国家比较,看病难看病贵不是我们的主要矛盾,问题的核心在于我国医生诊疗能力的参差不齐,但是很多人只想找国内顶尖的专家,这才是主要矛盾。

比如我国高水平医生的能力不弱于美国,但美国诊疗水平普遍较高,因为美国的专科医生90分才能获得执业执照,我们为60分。这样的结果就是美国医生对同一疾病的诊疗具有90%的一致性,而我们对同一疾病的诊疗将可能产生4-5种不同的意见,这就导致了诊疗不规范。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诊疗辅助决策系统来提升医生的诊疗能力,比如雅森目前的“天玑”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