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正式开拍前,徐峥提前一个月进组,和所有主创们一起围读剧本,提前排演,还要去每场戏的外景地提前踩景。徐峥每天读一遍剧本,让自己一直活在这个故事中。为了还原程勇这个小人物的状态,他最喜欢做的事是每天去逛南京的菜市场,在不那么“高端”的居民楼里转,领悟到“原来很多人只是活着而已”的那种状态。

徐峥对话新浪娱乐(摄影/王博)徐峥对话新浪娱乐(摄影/王博)

  王砚辉在《心花路放》中就和徐峥有过合作,但在《我不是药神》里,他们才真正开始成为朋友。在剧本围读会上,他也曾有过顾虑,真的能给徐峥提表演方面的意见吗?他发现,徐峥和演员们一起探讨角色,大家就互相探讨,指出这段话要怎么说,这段戏要怎么表现,我们的氛围特别好,大家都在坦诚布公”。王砚辉很享受这种氛围。而彻底打消他顾虑的是开机后的第一场戏,徐峥拍了很多条,毫无怨言。

  真是起到了模范先锋作用,他对每一场戏,比我都认真都较劲”。

《我不是药神》剧组给徐峥庆生

  文牧野解释,“快半秒和慢半秒对观众的影响非常大,点到位置了,观众就接得过去,不然那个感觉就不对。”。《我不是药神》采用的是通条拍摄的方法,每一场戏演员都需要完整演下来,全景就要至少拍上五六遍,再加上近景、中景,这对演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文牧野看来,徐峥很尊重自己的判断。

  电影里王传君带徐峥去酒吧找谭卓的那条长镜头,文牧野希望达到的感觉是,演员们经过楼梯的一段黑之后,掀帘子的那一下,音乐响起,背景里的谭卓正在钢管上,光正好打在徐峥的脸上。这种节奏感并不好掌握,文牧野告诉徐峥,上楼的速度应该慢一些,掀帘子之前可以顿一下。最后,这场戏拍了整整一天才完工。

谭卓酒吧戏剧照

  在这样的氛围下,徐峥开始试很多不同的表演方案,王博学在摄影机里观察到的他,是一个彻底享受表演“撒欢儿”的徐峥,“他自己给出很多可能性,然后导演再加一种可能性,他都很开心,也非常愿意去做这种尝试”。

  全片耗时最久拍摄的是礼堂里的那场打戏,拍了三天,王博学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几天徐峥坐在礼堂台阶上的侧影。

  “一般大腕儿拍完了之后肯定要上房车,因为我们要重新换灯换机位,演员都要等基本半个小时起。但是这次徐老师完全没有房车,也不去外边,在现场也没有凳子,别人给他拿东西坐,他说不用不用,直接就在那台阶上坐地下了。我当时就太佩服这种演员了,太敬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