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mrw.so/5OgTij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鸟生”

几乎每个观鸟爱好者在入门的时候都接受过这样的教育:野外观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红橙粉黄蓝之类),否则很容易把鸟吓跑,最好是穿迷彩或者自然色(灰/绿/褐等),这样会离鸟更近一些。

鸟可以穿成这样,但观鸟爱好者似乎不行

而穿着鲜艳外装去观鸟的人,在“有经验的观鸟爱好者”眼中就显得特不专业,甚至还会遭到不太友好的对待。

比如有一次我们去某地观鸟,当时我老婆鹰之舞穿了个蓝色羽绒服,然后几个人一起慢慢接近一只啄木鸟的时候那鸟飞了,于是同队的某位鸟龄十几年的“大佬”就认为是鹰之舞穿得太鲜艳才把鸟吓跑,导致这位“大佬”没拍好云云(当然这位大佬看不见/拍不好鸟就赖别人已经是习惯性操作了)……

观鸟论坛(Birdforum)上也有类似的案例,比如有个老兄穿了个天蓝色外套去跟其他观鸟爱好者一起围观角䴙䴘(Podiceps auritus),结果他被这群观鸟爱好者友好地请离了,说是怕他在鸟不敢靠近。

那么,被几乎所有观鸟爱好者深信不疑的“鲜艳的衣物会把鸟吓跑”,到底是不是真的?

还真不一定!甚至有时候,事实会跟你想象的相反。

比如刚才提到的看角䴙䴘结果被请离的那位老兄,等其他观鸟爱好者离开后,他一个人去了岸边,结果那角䴙䴘游到了巨近无比地方,比那群人在的时候近多了。


角䴙䴘好像并不太关心观察者的衣服到底什么颜色
(摄影/朱雷,保留所有权利)

再如有项研究证实当观察者接近刺颊垂蜜鸟(Acanthagenys rufogularis)时,穿红色外套者竟然比穿自然色的人能够离鸟更近;在美国佛罗里达某湿地,穿黄色外套的人竟然可以比穿着专业户外服装的摄影师们更加接近水鸟……

这一切告诉我们,所谓观鸟爱好者不能穿鲜艳的衣服,似乎并非“铁律”

鸟眼中的人

在讨论鸟是否会被惊飞距离与着装颜色的关系之前,有两件事儿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

首先,鸟眼中的颜色跟我们眼中的颜色是不是一样?

我们能看到的颜色,大多数日行性鸟类也能看到;甚至我们看不到的颜色,它们也能看到:人类眼睛里有三种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分别对应反馈红、绿、蓝三种波段的色光;而鸟的眼中不仅有这三种细胞,还有第四种——能看到紫外线的感光细胞。除了感光细胞,鸟类视网膜中也有一些独特的结构帮助感光。

因此,跟人类相比,大多数鸟能分辨更多的色彩;而对于同一种色彩,人和鸟辨识到的具体色调也多少有些差异,对少数色彩而言这种差异会非常明显,比如紫外光以及能反射紫外光的白色等。

鸟儿的眼中,世界也是五彩斑斓的。当然具体怎么个“五彩斑斓”

法儿可能跟我们认知的稍有不同

其次,我们还需要知道,当我们在讨论鸟是否会被惊飞时,我们到底是在讨论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很多人觉得穿暗淡的衣服是为了让鸟不发现自己,其实是他们想多了。

99%的情形下,鸟儿早发现我们了,只不过它们暂时判定我们对它们不构成威胁,因此它们决定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当我们接近到某一临界距离(亦称“安全距离”或“惊飞距离”)时,鸟儿会判断我们可能对它们构成威胁,此时它们才会被惊飞或者找地方躲起来(比如在丛林里鸟就不一定被惊飞,随便找个灌丛往里一钻你们就看不见喽)。

因此,我们在这里讨论的焦点就是鸟儿的“惊飞距离”跟观察者的着装颜色是否相关,而不是穿什么衣服不会被鸟儿发现。

有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形是真的需要不被鸟儿发现的:鸟类摄影师或科研人员需要在极近距离下观察鸟类。此时,人几乎不能移动(最好有伪装物遮掩),着装必须跟周围环境尽量一致,且不能发出大的声音。这种情形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我们讨论的是观鸟者在正常活动时的情况。

颜色真的重要吗?(Do colours matter?

讨论鲜艳的颜色到底会不会把鸟早早吓飞,我们需要看看有没有学术上的证据。

今年,海南师范大学的周博(Bo Zhou)和梁伟(Wei Liang)两位学者发表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他们选择了红、绿、黑、白这四种颜色的外装(话说很多观鸟大佬也不喜欢黑白两色的外装,理由同样是太容易吓到鸟),然后让观察者分别穿着这几套外装去接近不同的鸟,记录鸟惊飞时的距离。

为了使结果更严密,不仅上衣和裤子颜色一致,他们还给观察员戴了同样颜色的帽子,比如红衣服戴红帽子,画风如下:

惊飞距离与外装颜色关系的实验设计 (Zhou & Liang, 2020)

结果表明,在城市区域(海口市),7种目标鸟在这4种颜色下的惊飞距离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外装颜色跟鸟惊飞时的距离没什么关系。比如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在市区的平均惊飞距离分别是12.3米(白)、12.0米(黑)、10.7米(绿)和11.9米(红),差异统计学不显著。

而在郊野区域(东寨港保护区),6种目标鸟中的5种都体现出了对红色的反感——红色外装的惊飞距离显著大于其他颜色的外装。同样以八哥为例,它的平均惊飞距离分别是25.6米(白)、23.6米(黑)、22.6米(绿)和32.1米(红),差异统计学显著。而其他三种颜色的外装效果基本无明显差异。

在美国德州郊野某处林地做的一项研究中,观察员穿上了颜色最闪耀的橙红色马甲(类似救生衣)或者不穿马甲(自然色外衣)去接近一些鸟,然后记录它们的惊飞距离。

结果发现对于一些鸟(如旅鸫(Turdus migratorius)、主红雀(Cardinalis cardinalis)、红冠戴菊(Regulus calendula))而言,穿不穿马甲的平均惊飞距离没什么差异;对另一些鸟儿(如黑顶山雀(Poecile atricapillus黄腰林莺(Dendroica coronata )、小嘲鸫(Mimus polyglottos))而言,不穿马甲确实能比穿橙红色马甲离得近。

主红雀并不反感橙红色外装

而澳洲对刺颊垂蜜鸟的研究则表明黄色外装的惊飞距离最大,红色外装可以离得最近,而两种自然色(褐色和橄榄色)的惊飞距离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

这么看上去,只有公认最具攻击性的红色(包括近似的橙红色)对一些鸟有比较明显的“杀伤力”

有趣的是,对少部分鸟种而言,如果红色是它们本身就具备的(或者是跟它们的食物密切相关),这些鸟儿反而会对红色有比较高的容忍度。

比如在美国有些地方,戴个红色的帽子就可能引来蜂鸟。再如前面的几项研究里,旅鸫、主红雀、红冠戴菊和刺颊垂蜜鸟身上都有红色或橙色部分,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橙/红色外装并没有增加这些鸟的惊飞距离。这个“鸟会被自己本身所具有的颜色吸引”的假说,叫“species-confidence hypothesis”(我不知道中文叫什么……)。

蜂鸟喜欢一切红色的东西


简单粗暴的总结

在城市地区,目前没发现外装颜色和鸟的惊飞距离有什么关系。而在郊野地区(特别是丛林、灌丛中),只有橙色和红色系外装被证实会增加一些鸟的惊飞距离;黄色外装也可能有些“杀伤力”但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然而对某些体羽具红色或者相近色调的鸟而言,橙/红色系外装的负面影响并不那么显著。

至于“鸟看到不熟悉的色彩(比如红黄蓝黑白)会习惯性地保持距离,不会接近”这个说法,听上去确实很有道理,然而目前并没有(或者是我没查到)学术上的证据。

图片

鸟到底为什么被吓飞?

野外观鸟时,观察者的行为对鸟的干扰程度常常远甚于外装颜色。本文开头提到的穿黄衣的人竟然可以比穿成自然色的大佬们离水鸟更近,有一种(没经过学术验证)解释就是色彩鲜明的外装可以让这些水鸟更清晰地看到观察者的动作,而这可以帮助水鸟们更清晰地判断此人是否正在做出威胁它们安全的行为。

因此在野外看到鸟时,要尽量避免以下这些容易吓到鸟的动作:

快速移动:看见鸟后兴奋地大步接近,会迅速把鸟吓飞。当鸟离您较近时,快速地后退(比如回去喊人)也会把鸟吓飞,因此尽量在找到鸟后静立不动,或者缓步接近观察(最好是弯腰或者趴下)。

突然的动作:比如看到鸟后突然抬起手臂(指鸟、举望远镜或相机),对很多鸟来说这就是一个极具攻击性的动作。因此,在描述鸟的位置时尽量轻声用语言说明,或者用手指而不是手臂指点方向(特别是鸟较近时)。

声音:看到好鸟以后千万别大声喊其他人,在喊人、描述鸟的种类和位置时一定要轻声说话,鸟对声音(特别是不自然的声音)非常敏感。

眼神:鸟是可以识别人的眼神方向的,对视也被认为是一种威胁行为。因此,在接近鸟时,要避免一直紧盯着鸟(特别是对视鸟眼睛),您的眼神可以在以鸟为中心、左右30°的扇形区域内扫视,或者通过望远镜/取景窗定位鸟。

野外观鸟穿着建议

所以,我们在野外观鸟时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服装?

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您在城市观鸟,那穿什么颜色都无所谓,以轻便舒适为佳。

如果在郊野观鸟,那么应以安全、舒适和功能性为优先,在此基础上避免橙/红色系。安全舒适方面要看面料和各部位具体设计;功能性方面,我比较喜欢兜多(且带拉链)的户外服装,这样能装下各种观鸟、拍鸟、记录的零碎设备,方便随时取用。

多数情况下观鸟是一种休闲运动而非极限运动,因此如果不是去什么深山老林人迹罕至之处,那尽可以怎么舒服怎么穿

至于颜色什么的……在我看来选择所谓“自然色/中性色”(迷彩/绿色/褐色等)外装最大的优点不是离鸟近,而是在野外摸爬滚打后不会显脏,此外还能保证我不会因为外装太过鲜亮而被某些没看爽鸟的大佬们抱怨以至请离……

奇怪的大佬毕竟只是极少数,我参加过的大部分观鸟团都是像上面这样,很和谐的

救命的红色外装

图片

放眼全球,在很多地方观鸟的时候,观察者个人安全的优先级是高于鸟的颜色偏好的(大不了离远点儿看)。比如在不少猎场,为了保障进入者的人身安全,必须得穿橙/红色系的鲜艳外装(全球很多著名的合法猎场同时也是很棒的鸟点);再如在极端环境下(比如两极、高寒地带、无人区之类)观鸟,橙红系外装也是第一选择,因为在能见度较低时,鲜艳的外装便于队友互相定位,且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这类外装可以被搜救队伍更早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