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 90mm 段(100-105另列):

看表2起

1档:空白无候选
2档:Sigma 85/1.4A DN (Tamron 70-180/2.8 W)
3档:Sony 90/2.8 Macro
4档:Sony 85/1.4GM,85/1.8,Zeiss Batis 85/1.8,Sigma 85/1.4A,Samyang 85/1.4
      (Sony 70-200/2.8 GM,24-105/4 G T,70-300G,Tamron 70-300 W)
5档:Zeiss Loxia 85/2.4
6档:Tokina 85/1.8,Viltrox 85/1.8,Samyang 85/1.4MF
7档:Sony 28-135/4 G
8档:Sony 24-240

2021年的结论:还是混乱一团,莫非要等 85GM II?

Sigma 85 1.4A DN - 2021新品,目前最锐的85,仅15mm外的边缘陡降,重量/对焦也很不错,唯一缺点是畸变较大【准推荐】
这里插入Otus 1.4/85做个比较,大致位于85 1.4A DN 和 85 1.4A之间
Sigma 85 1.4A - 锐度次于自家85DN,15mm内MTF非常平直和重合,边缘同样陡降,较重,但畸变好得多【条件推荐】
Zeiss Batis 1.8/85 - 锐度和Sigma 85/1.4A不相上下,重量轻得多,畸变也很低【条件推荐】
Zeiss Loxia 85 2.4 - 虽然很锐(最锐的Loxia),但光圈较小,预测用起来会有更多的局限
Sony 85 1.8 - 锐度不错,同级内略低于Batis 85/1.8,全像场MTF非常平直,价廉物美。是否有传闻的色散,各位自行验证【性价比推荐】
Samyang 85 1.4 AF - 同级内锐度略低于Sigma 85 1.4A,重量比Sigma 85,Sony 85轻得多【条件推荐】
Sony 85 1.4GM - 风格与85 1.8相近,但12mm外MTF弧矢分离较严重,不知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否大法光环【条件推荐】
唯卓仕85/1.8 - 拿Sony 85/1.4 GM来比,似乎锐度相差不远,非常很超值【性价比推荐】
Samyang 85 1.4 MF - 锐度和价格都不如唯卓仕的85/1.8,没有竞争力

Tamron 70-180 F2.8 - F2.8时完全可以客串很锐的85
Sony 70-200 F2.8 GM - F2.8时可以客串85
   


17111_1622350085.jpg




空切段 (135mm 段)

我们来看看空切段有什么好选择

查表:
138M+档:Sony 135 1.8 GM,Samyang 135 2
138M档:Sigma 135 1.8 ART
70M档:Batis 135 2.8 APO Sonnar

想不到空切段的市场是这样的!
虽说只有4名选手通过预选,拉任何一个MTF出来,结论还是 ∞/4 = ∞
人都道“凡微距无弱旅”,我只说“唯空切真无敌”

Sigma 135 F1.8 DG HSM ART:
- 10组13片,前后8/5分。2超低色散,2萤石镜,堆料度还可以
- 从MTF看,确定秒杀前面点评过的其他组所有镜头(想到一梗:你得5分是因为你实力就5分,龙队得5分是因为最高分就5分)
- 除了暗角(很容易修正),简直是一枚完美的镜头。
  毫不留情的极锐焦内,锐到放不上一个原子。
  水乳交融般柔美焦外,美到芳晕中幻出奶香。
  各位不要质疑为何85GM的分级如此低,135A一出,分分钟教你做人。
- 如果一定要挑缺点:比较重(1130g,可以用来锻炼身体),没有光学防抖(哑铃必须靠铁手)

Sony FE 135 F1.8 GM:
- 同样10组13片,前后8/5分,1超低,1低色散,1非球,堆料度上略输Sigma
- 溢美之辞在135A上都用完了。一看Sony FE135的MTF,只能傻眼。
  1. 这是Sony推出后唯一一枚不降价反涨价的“理财”镜
  2. 画质及各方面表现还比Sigma 135A更好一点
135GM和135A是一对既生瑜何生亮的对手。
把他们放在一起,犹如赫克托耳大战阿克琉斯一般残酷(只是对赫克托耳残酷而已)

Zeiss Batis 28/135 APO Sonnar
- 11组14片,带光学稳定,8枚特殊镜片。即使去除光学稳定镜组,堆料指数仍然是本组第一
- MTF和135A不相上下,甚至看上去暗角比135A好。但小光圈影响不容忽视
  实际135A收到F4时,暗角已胜过Zeiss Batis的F5.6。相信如果在2.8下测MTF,恐怕Batis不是对手(光圈大一级也能压死人)
- 安慰地说:光学稳定镜组足以抵消28镜相比18小的1档半光圈。而且135的超浅景深,F2.8也可以玩空切。最轻便的135定。

Samyang 135 F2.0 ED UMC
- 7组11片,1片低色散。对这样不负责任的堆料态度表示差评
- 从MTF(F2)看,甚至略胜F1.8的135A,以细微劣势输给135GM。(我看到这张MTF的第一感是:xxxxxx)
- 从网友各种测评看,画质秒杀隔壁佳能135L没有问题,令人大感意外,难道性价比第一就是它?
- 定睛一看,原来是手动镜。135这个焦段,非但要铁手,还要快指,试问天下几人能够
- 就算你打定主意配个脚架,弄不好酱油贵过鸡。镜头完全没有电子触点,各位自行设置机身防抖。

这四位选手的价格非常喜感
1个 Sigma 135A 大约可以买 2.5个 Samyang 135(省钱省疯了)
Sony 135 GM 和  Zeiss Batis 135 价格差不多,买下 Sigma 135A + Samyang 135 还有找。  

结论:
- Sony 135 GM - 推荐给“追求极限画质的顶级玩家”,相比两个索十万,135GM实际非常超值

其他的都不推荐
- Sigma 135A(其实还不错啦。喂,你就真的那么缺这5千块钱吗!)
- Zeiss Batis (28光圈带防抖也堪一用。你以为不缺这5千块钱,就可以堵住别人的嘴不提Tamron Batis了?)
- Samyang(MF虽便宜,请算上雇人扛脚架+帮对焦的工钱)
本帖最后由 东成西就 于 2020-2-18 23:17 编辑
以下内容由 东成西就 于 2020-2-19 00:16 补充
空切段还有1名实力选手路过:Sony 70-200 F2.8 GM
(所有其他F2.8以下的长变都不考虑,另外留给长变篇分析)

除了MTF稍分离(毕竟变焦难敌定焦)之外,720GM在135焦段的锐度保守估计不在Batis 135之下。
如果已经有720GM,再考虑同光圈的Batis 135就太重复了。


17111_1622350085.jpg


微距 


老规矩,先查表,能够称上微距的有:
Sigma 70mm F2.8 DG MACRO ART (1:1)
Sony FE 90mm F2.8 MACRO G OSS (1:1)
Sony FE 50mm F2.8 MACRO (1:1)
Samyang 100 F2.8 ED UMC MACRO (1:1 MF-null)
> 此处预留一席给还没公布MTF的 Voigtl?nder 110mm F2.5 APO-LANTHAR ASPH MACRO (1:1 MF)
Tamron 20 F2.8 Di III OSD MACRO (1:2)
Tamron 24 F2.8 Di III OSD MACRO (1:2)
Tamron 35 F2.8 Di III OSD MACRO (1:2)
> 此处预留一席给还没公布MTF的 Voigtl?nder 65mm F2 APO-LANTHAR ASPH MACRO (1:2 MF)
Laowa FF 25mm F2.8 ULTRA MACRO (2.5-5:1 MF-null)
Laowa F2.8 CA-DREAMER MACRO (2:1 MF-null)

上面镜头不多,看起来有些单薄,再筛出具有近摄能力的镜头供各位参考。
Sigma 24-70mm F2.8 DG DN ART (广角端最大倍率 1:1.9)
Sony FE 100-400mm F4.5-F5.6 GM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2.9)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RXD (广角端最大倍率 1:2.9)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3.2)
Sony FE 70-300 F4.5-5.6 G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3.2)
Zeiss Batis 2/40 CF Distagon (1:3.3)
Sony FE 135 F1.8 GM (1:4)
Sigma 45mm F2.8 DG DN Contemporary (1:4)
Sony FE 100 F2.8 STF GM OSS (1:4)
Laowa FFII 15mm F2 D-Dreamer (1:4)
Laowa FFII 10-18mm F4.5-5.6 C-Dreamer ULTRA WIDE (最大倍率 1:4)
Sony FE 70-200mm F2.8 GM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4)

正赛:
Sigma 70mm F2.8 DG MACRO ART (1:1) 看上去很不错,MTF很锐,重合度极高,可惜边缘锐度没能坚持住
Sony FE 90mm F2.8 MACRO G OSS (1:1) 增加光学防抖镜组后的MTF水平还能Sigma70不相上下,仅重合度稍有波动,边缘锐度几乎不下降(帮助FE90在最边缘时反超了Sigma70微)
Sony FE 50mm F2.8 MACRO (1:1) MTF曲线可以作为很不错的标头,到微距组就只能打酱油。
Samyang 100 F2.8 ED UMC MACRO (1:1 MF-null) 大部分MTF和Sigma70,Sony90不相上下,但边缘锐度滑落类似FE70,而且MTF分离度比SonyFE90差
Voigtl?nder 110mm (1:1):没带入场券,我只能呵呵,不说话
Tamron 20 F2.8 Di III OSD MACRO (1:2) 腾龙三饼都是很不错的镜头,可惜论体积都像泡发过一般。用微距的要求看,20算相对差的
Tamron 24 F2.8 Di III OSD MACRO (1:2) 受限于广角设计 20,24的锐度和像场远无法和长焦微距相比,建议当作近摄功能就好Tamron 35 F2.8 Di III OSD MACRO (1:2) 三饼中的相对长焦,不出意外画质也是三饼中最好的
Voigtl?nder 65mm  (1:2) :没带入场券,我也来呵呵,不说话
Laowa FF 25mm F2.8 ULTRA MACRO (2.5-5:1 MF-null):唯一一枚5倍放大的微距头,算显微镜了。相比其他微距,中心锐度低得多(不建议大家跨越不同焦距不同倍率来对比的锐度)有特殊需求的可以入。
Laowa F2.8 CA-DREAMER MACRO (2:1 MF-null):又是唯一一枚在放大倍率和画质之间找到很好平衡的镜头(比我锐的没我大,比我大的没我锐)

友谊赛:
具备近摄能力的镜头,和真正的微距自然无法相提并论,建议大家权当添头,有时可以救急。
大部分的变焦镜虽然在广角段能够达到最大的倍率,但广角的近摄容易造成变形严重,太过逼近对象等。
所以以下镜头的近摄功能,实际作用有限。
Sigma 24-70mm F2.8 DG DN ART (广角端最大倍率 1:1.9)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RXD (广角端最大倍率 1:2.9)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3.2)
Laowa FFII 15mm F2 D-Dreamer (1:4)
Laowa FFII 10-18mm F4.5-5.6 C-Dreamer ULTRA WIDE (最大倍率 1:4)
近摄功能至少到40以上的小广或中焦才显得相对有用起来。
略显意外的是,即使不算Zeiss Batis 40CF,Sony镜头也占据了这里7席中的5席。
可以确认,Sony在设计GM/G头时,近摄能力也是刻意强调的性能之一,这一点其他厂商都没做考虑。
除了苛刻追求极端锐度的135GM外,其他镜头还配备的光学稳定镜组,使得近摄能力尽量实用好用。
中长焦镜头之间,如果其他表现不相上下,Sony独有的近摄能力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加分点
Zeiss Batis 2/40 CF Distagon (1:3.3) - 小广角/标头段的最佳近摄镜
Sigma 45mm F2.8 DG DN Contemporary (1:4) - 光圈和画质都不及Batis 2/40CF
Sony FE 100-400mm F4.5-F5.6 GM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2.9) 近摄能力给GM镜锦上添花
Sony FE 70-300 F4.5-5.6 G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3.2) 近摄能力给G镜锦上添花
Sony FE 135 F1.8 GM (1:4) 不带OSS意味着不做任何画质妥协,但又强调近摄,135GM是一枚完美的冠军特写镜头
Sony FE 100 F2.8 STF GM OSS (1:4) 近摄能力给GM镜锦上添花(锐度是百微档的)
Sony FE 70-200mm F2.8 GM OSS (广角端最大倍率 1:4) 近摄能力给GM镜锦上添花

结论:对比之前,完全没料到这一组的结果如此混乱,还没有出现绝对统治力的选手(没入场券?)

需要5x显微功能的,只能凑合入Laowa FF 25mm F2.8 ULTRA MACRO (2.5-5:1 MF-null)
需要2x微距功能的,目前可以入Laowa F2.8 CA-DREAMER MACRO (2:1 MF-null),画质和放大倍率的最佳平衡
需要1x微距功能的,FE90,S70A,SY百微MF画质差距不大。FE90有OSS,焦段比S70A相对舒适,整体微弱领先。
                             S70A的价格,性能,功能都很合适。
                             SY百微是无接点的MF,貌似缺点,但可以无顾忌地玩近摄接圈,其实也不错。
                             福伦达110目前虽无MTF,但从镜头设计和猛料看,很可能后来居上,稳坐1:1微距老大位置(各位耐心关注)
需要0.5微距功能的:需要入微距的至少会考虑1:1,怎会取舍到半微?
                              各位无需从微距出发考虑这些镜头,就当普通镜头选择即可。除了腾龙三饼之外,只剩没券的福伦达65APO。
                              65APO可能是极好的镜头,但比微距不如1:1,比操控不如AF标头,比手动镜前组会伸出,恕我还不太会用。

具有近摄功能的镜头见上,不赘述
Zeiss Batis 2/40 CF 值得一提 - 小广角/标头段的最佳近摄镜

微距接环:通过人工改变镜头焦距而实现放大成像,不仅可以用来提升微距的放大倍率,也可以把近摄镜向微距方向拉近
                不带触点的机械接环大约十几元,适合MF的laowa和Samyang镜,接上没有任何功能损失
                没有手动对焦环或只有电子对焦环的镜头,就必须用带传递触点(不需要芯片)的接环,大约百元出头
                两者都没什么技术含量,不多置评,可以一玩。

增距镜:   理论上可以使用Sony增距镜增加焦距,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实际上可能有两个问题:
      - 使用Sony增距镜后最近对焦距离变大,从而对增加放大倍数没有任何贡献
      - Sony增距镜肯定不支持第三方镜头,我从官网上也没有看到20TC能够支持90M2.8G的信息(希望有条件的兄弟试试)

镜头反接:这个太邪门了,AF镜完全没法用不说,就算接上也只能勉强看个亮光,镜头进灰或碰伤后组镀膜就更得不偿失。
                非但不推荐,完全禁止。Samyang 百微和Sigma 70A才3k多。

17111_16223500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