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16-12/02/content_1013800.htm?div=-1

 白鹡鸰


  ▲红嘴蓝鹊


  小

  □张海华


  


  “哇,田里这么多天鹅和乌鸦!”田埂上,3个光着背的小男孩惊奇地说。


  这一幕,不是杜撰的笑话,而是记在我日记里的真事。那是2006年7月1日,海曙西郊双杨村的水田里,拖拉机耕地时,二三十只白色的牛背鹭和六七只黑色的八哥———就是顽童嘴里的“天鹅和乌鸦”———紧紧跟在泥水飞溅的铁牛后面,忙着在犁松后的土壤里寻找虫子。


  这便是“菜鸟看菜鸟”的有趣场景。对“鸟人”来说,菜鸟有两层意思,其一,指常见的鸟类;其二,指刚学着观鸟、拍鸟的人。


  从10年后的现在回过头来看,2006年的我,就是典型的菜鸟,虽然不时会闹出点笑话来,但菜鸟自有菜鸟的快乐。


  乌鸫换“衣服”就不认识了


  乌鸫是宁波城区最常见的鸟,在小区里公园内随处可见。在《那群麻雀改变了我的人生》这篇讲述我的“博物之旅”文章中,我曾写下关于初识乌鸫时的趣事:


  2006年早春,绿岛公园,我抬头到处找鸟。忽见一个小伙子拿着长焦镜头,走路也跟我一样,只看树上不看地面。我心想:这厮莫非跟我一样也是在拍鸟?于是指着树上的一只黑鸟问他: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他说:“好像叫乌……”我想总不至于就是乌鸦吧,不知怎的此时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泰戈尔的诗句,大意是“一只鸫鸟在窗边歌唱”之类,于是脱口而出:“鸫!”回家上网一查,还真有乌鸫,而且就是我们见到的那种!


  但这并不说明我从此真的熟悉了乌鸫这种“大菜鸟”。


  那年5月的一个周末,在日湖公园草地上,我看到了一种以前没见过的鸟。从其体态、走路的姿势来看,我觉得那应该是一种鸫,但其腹部布满了深色斑点,如癞蛤蟆的皮肤。我翻了好几天书,但一直没查出它的真实身份。


  过了一周多,在网上一个自然摄影论坛里看到了不少关于拍鸟的帖子。凑巧,有网友上图,问那是什么鸟,我一看,可不正是上次我在日湖公园里拍到的“形似鸫”的鸟吗?跟帖的网友回答:那是乌鸫的幼鸟。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是什么新鲜鸟种呢!这结果真让我有点啼笑皆非,自以为认识了乌鸫,可人家孩子穿的“衣服”略有不同,自己就不认识了!


  初见红嘴蓝鹊惊为“仙鸟”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记得2006年春天去杭州的西溪湿地拍鸟,忽然在树林里看到一只背部蓝色的鸟,它拖着长长的尾巴,非常飘逸地在林间穿行。当时我惊呆了,激动得热血沸腾,自以为发现了罕见的“仙鸟”。拍到照片后,一问高手,方知是红嘴蓝鹊,很普通的鸟儿!


  同年初夏,单位组织到东钱湖畔休养,我于是抓住机会在附近找鸟。一天下午出去,居然发现有只红嘴蓝鹊叼起了小鸟的尸体,停在菜地里的竹竿上撕咬起来。这么漂亮的鸟还吃别的鸟的尸体?当时我一边拍一边这么想。回来一查《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书上果然说,红嘴蓝鹊“性喧闹,结小群活动,以果实、小型鸟类及卵、昆虫和动物尸体为食,常在地面取食,主动围攻猛禽”。


  认鸟的经验就是这样逐渐积累的,慢慢地,我学会了用文字对不认识的鸟类的外貌与习性进行“素描”,然后想方设法找出它们的真实身份。有一次,在郊外拍到了一种甚常见而以前未曾收入镜头的小鸟:长相跟麻雀近似,但更小一点,头部颜色完全不同,还有一道白眉;飞行时身体一纵一纵的,并发出清亮的哨音。根据这些细节,我第二天就查到这只小鸟的大名是“棕扇尾莺”,《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这样描述它:“作波状炫耀飞行时发出一连串清脆的zit声。”


  “老鸟”带“小菜鸟”去观鸟


  10年后的现在,我已经拍到400多种野生鸟类,俨然已经从当初的菜鸟摇身一变为“老鸟”。近两年,我和妻子一起组织过好多次亲子观鸟活动。


  去年11月的一天,带大家去白云公园观鸟。我们请孩子们自己分组,组成“自然侦探”小分队,各自去观察记录鸟儿。那天天气阴冷,鸟鸣声并不多,而且多数家庭没有望远镜,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孩子们的兴致,他们在地面、树林、天空到处搜索鸟儿的影子。很快,一个小男孩边喊“大山雀老师”边跑了过来,给我看他写的一句话“天空中几只鸟儿飞过,全身乌黑,比麻雀大”,并问我那是什么鸟。我说,最大可能是乌鸫,然后表扬了他。


  在一个雨篷有积水的凹槽里,一只鹊鸲在洗澡。它刚洗完,还没等它站在一旁把羽毛甩干,一只白头鹎就冲过去把它赶跑了,然后好几只白头鹎相继过来,又是洗澡又是喝水。我赶紧叫大家过来看这有趣的一幕。“看来,这里不仅是小鸟的澡堂,还是它们的茶水房呢!”我这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不久之后,乌鸫、珠颈斑鸠、八哥等都出现了。我拍下八哥的照片,顺便给大家讲八哥与乌鸫的区别。


  每次组织观鸟活动,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小脸与亮晶晶的眼睛,就觉得特别开心———是灵动的鸟儿,是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让这些不久前还在为沉重的作业而烦恼的孩子恢复了活泼的天性。同时,也令我想起了自己快乐的“菜鸟时代”。


  “打开了自然的大门”


  有一次,在绿岛公园观鸟结束后,有个男孩写了篇作文《阳光小子观鸟记》,他描述道:


  我们先去江边看。大山雀叔叔指着远处的几个小黑点,说,那是小。可爸爸的望远镜太差了,啥也看不清。幸好叔叔把他的望远镜给了我。我马上看见,那几个黑点变成了几只褐色的水鸟……只见那几只小一会儿潜入水里,一会儿又仰起头抖抖身上的羽毛,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慢慢游来游去,太惬意了。边上钓鱼的人,一不小心把鱼钩抛远了,惊动了它们,它们马上就潜入水中。


  这段文字写得非常鲜活。


  确实,有好几位妈妈告诉我,每次参加自然观察活动后,本来一直觉得写作文很头痛的孩子突然变得“下笔如有神”了。我回答:“是啊,自己观察过、体验过,才能有真细节、真感情呀!让孩子老是在家里闭门造车又怎能写得好作文呢?”


  我有个同事的儿子,小名“小汤圆”,目前读小学三年级。他曾写过一篇题为《第二次观鸟》的作文,其中说道:


  自从参加了鸟人伯伯的博物旅行活动,就像打开了自然的大门。我才知道,公园里的树上居然有那么多欢乐的鸟儿在玩耍。我今天用望远镜观察到了11种鸟,印象最深的是翠鸟与鹡鸰鸟。翠鸟的后背是绿色的,像箭一样飞过湖面。鹡鸰鸟的叫声像是“机灵,机灵”,飞行路线是波浪式的。


  “小汤圆”的妈妈用手机翻拍了这篇作文,通过微信发给我。结果我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语文老师居然把文中形容鹡鸰(音同“及灵”)叫声的“机灵,机灵”划掉,改为“叫声是清脆的”。这位老师不知道,鹡鸰这种鸟的名字真与其叫声有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