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17-02/24/content_1034074.htm?div=-1

1.jpg



骨顶鸡

2.jpg

白胸苦恶鸟

    “日湖水面上经常有一些黑色的小野鸭。”不止一个人跟我这么说过。


    “那不是野鸭,是黑水鸡。”我说。


    “鸡?!鸡怎么会游泳?”


    “呃,这个,这个鸡不是一般的鸡,而是一种秧鸡。”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我知道,对方对于“秧鸡”这个词肯定也是一头雾水。


    农历2017年是鸡年,春节前我写了一篇“鸡年说鸡”的应景文章《宁波雉鸡知多少》发表在晚报上,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现在“趁热打铁”,再跟大家聊聊“不是鸡的鸡”——秧鸡的故事。


    张海华


    “雉”或“鸡”未必都是鸡


    不管家鸡野鸡,它们都属于鸡形目雉科的动物。在宁波有分布的野生雉鸡类的鸟,应该有以下6种:环颈雉、灰胸竹鸡、鹌鹑、勺鸡、白颈长尾雉与白鹇,


    但黑水鸡之类的鸟,它为何不是一种鸡?是的,尽管其名字“后缀”是“鸡”,但真的跟我们通常所说的鸡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黑水鸡是属于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是一种常见水鸟。它们喜欢沿水生植物边上游泳,主要吃植物嫩叶、幼芽或啄食昆虫之类,有时也会上岸觅食。


    目前知道,在宁波野外有分布的秧鸡科鸟类共有8种,分别是:黑水鸡、白骨顶、白胸苦恶鸟、红脚苦恶鸟、普通秧鸡、灰胸秧鸡、小田鸡、董鸡。


    黑水鸡具有鲜红色的额甲,故俗名“红骨顶”。它有个表亲,名叫骨顶鸡,其额甲为白色,故又名“白骨顶”。在宁波,常见的秧鸡除上述两种外,还有白胸苦恶鸟。相对不那么常见的,则是红脚苦恶鸟。真正称得上罕见的则有4种:普通秧鸡、灰胸秧鸡、小田鸡、董鸡等。


    秧鸡是典型生活在湿地中的鸟类,性胆小,喜欢在芦苇丛、沼泽地、秧田等环境中像鸡一样行走觅食,这大概是其得名的原因吧。秧鸡一般不大善于快速起飞,起飞前往往需要在水面上助跑一段;而且,有趣的是,好多秧鸡飞行时两腿呈下垂状,就像飞机的起落架没有收起似的。


    另外顺便说一句,还有一种鸟,名为水雉,但并不等于它就是“生活在水中的雉鸡”。水雉,俗名“水凤凰”,在宁波是夏候鸟,东钱湖等地有望一见。它的外形确实有点像鸡,但却属于鸻形目水雉科,而非鸡形目。


    “红骨顶”与“白骨顶”


    上文说了,因为额甲颜色的不同,黑水鸡与骨顶鸡有了更好记的俗名。骨顶鸡的额甲与喙是浑然一体的象牙白,而黑水鸡的额甲的鲜红色只延伸到喙部的三分之二处,喙的尖端是黄色的。


    如果忽略额甲的颜色,远看的话,这两种秧鸡都是黑色的,真的长得蛮像。但用望远镜仔细一看,就会发觉,骨顶鸡的羽毛几乎是全黑的;而黑水鸡的背部偏褐色,身体两侧有白色横斑,游泳时尾向上翘,露出尾后两团明显的白斑。


    黑水鸡是宁波的留鸟,一年四季可见,分布很广,无论是城市内湖,还是乡村河流、海滨湿地,都可见到其身影;而骨顶鸡是冬候鸟,通常分布在靠近海边的湿地,而且喜欢结成数百只的大群,看上去像是庞大的舰队,非常壮观。但凡事皆有例外,前段时间,我在慈城新城的中心湖,除了看到很多黑水鸡,居然还见到了五六只骨顶鸡。骨顶鸡也喜欢吃水草,为了吃到水下较深处的植物,有时竟会腾身一跃,一个猛子往水下钻,那头下脚上的样子颇为滑稽。


    这两种鸟有时会游在一起觅食,这时就很容易发现,骨顶鸡的体型要比黑水鸡大上一圈。平时,这对表亲尚能和平共处,但一旦到了春天的发情季,彼此就不惜“兄弟阋墙”了。有一年4月,在慈溪海边的一个小池塘内,我曾看见,为了争夺有限的领地,一只骨顶鸡疯狂地追逐一只黑水鸡,水花四溅,可怜那体小力弱的后者只好落荒而逃。


    通常,大家都会觉得雏鸟都是长得蛮好看的。可至少在我看来,黑水鸡的宝宝真的是个例外。小家伙的身体像个黑色的刺儿球,这也算了,关键是它的头部竟像是“瘌痢头”一般,看上去老气横秋的。


    又苦又恶的鸟?


    说实话,十多年前,刚开始拍鸟的我第一次看到“白胸苦恶鸟”这个古怪的名字,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心想:谁取的这难听的鸟名?莫非这种鸟真的又苦又恶?


    后来才知道,“苦恶”不是形容词,而是象声词!白胸苦恶鸟,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说,它是一种具有白色胸脯的叫起来像“苦恶,苦恶”的鸟儿。实际上,在台湾,它就直接被称为白腹秧鸡。确实,比起国内有分布的其他大多数以黑、褐或绯红等羽色为主的秧鸡来说,白色之于白胸苦恶鸟,算得上是这种秧鸡的显著特征之一了:除了披着一件暗灰的外套,它的脸、脖、胸、腹均为白色,对比鲜明。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叫声。每年春夏之际的晨昏,在河畔、湖边、水田等各类湿地环境附近,我们都可能听到它那不知疲倦地鸣叫:“苦恶!苦恶!”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扰人清梦。


    乡间传说,这种鸟是受到小姑的虐待而死的新媳妇变的,故老是喊“苦哇,苦哇”或“姑恶,姑恶”。当然,这都是附会闲扯,实际上,它这么叫,是为了求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经》第一首《关雎》。“关关”,雎鸠之鸣声也。不妨试试,如果快速连读,则“关关”和“苦恶”几乎是一样的!好多因素都表明,文学史上众说纷纭、堪称千古之谜的“雎鸠”的真实身份,很可能就是白胸苦恶鸟呢!


    还有一种秧鸡也以“苦恶”为名,那就是红脚苦恶鸟。大多数秧鸡科鸟类的脚都是偏黄、绿色的,而红脚苦恶鸟却是暗红色,这成了它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特征。不过,这种鸟也被称为“苦恶鸟”却显然名不副实,因为其叫声并不是“苦恶,苦恶”,而是一串拖长的颤音。而且,性格羞怯的它很少鸣叫。


    虽说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与其他秧鸡没多大不同,红脚苦恶鸟在宁波却相当罕见,拍鸟十年多了,在宁波境内,我只在海曙章水镇附近的溪流等个别地方见过几次。不过,有一年春天在杭州西湖附近的一个池塘旁,我碰巧见到一对红脚苦恶鸟,其中一只正歪着头,用喙给对方梳理羽毛。那恩爱的样子,跟猴子、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给伴侣清理毛发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