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丽水树蛙



2.jpg

正在抱对的镇海林蛙


3.jpg

丽水树蛙的蝌蚪


□张海华 文/摄


在浙江,进入4月,随着气温进一步回升,雨水也日益充沛,这都为蛙类(为叙述简洁,本文所说蛙类涵盖了蛙与蟾这两大类)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本省大多数蛙类是从4月开始进入繁殖高峰的,主要集中在仲春到盛夏这段时间内。


不过,也有少数属于例外,比如说,寒露林蛙与崇安髭蟾的繁殖期是在秋季乃至初冬;而中华蟾蜍、镇海林蛙与丽水树蛙的繁殖期则是在冬末春初,是一年中最早开始求偶、繁殖的,故谓之“早婚”。以前,我曾在晚报“博物”专栏中专门介绍过中华蟾蜍,因此这里就讲讲镇海林蛙与丽水树蛙的故事。


镇海林蛙“抢亲”记


大家或许已经注意到,镇海林蛙与丽水树蛙,这两种蛙的名字中都含有浙江的地名,即镇海与丽水。镇海林蛙原被定名为日本林蛙,上世纪90年代,经专家研究,方将其划作一个独立物种,并依据早年采自于宁波镇海县(包括现镇海区与北仑区)的标本,将其命名为镇海林蛙。


镇海林蛙在中国南方分布较广,数量众多,在宁波山里甚为常见,甚至在城市小区中也偶有发现。我从2012年起开始关注宁波的两栖动物,曾见过镇海林蛙无数次,也早就知道其繁殖期很早,可奇怪的是,多年来竟从未见到过它们的求偶场景——直到今年春节假期才偶然得以目睹。


今年2月14日,大年初五,那天阳光很好,特别温暖。我和女儿一起来到北仑柴桥的瑞岩景区附近进行自然观察。此前一天的傍晚,我独自来这里,在池塘边已见到过中华蟾蜍抱对(蛙类通过雌雄抱对,体外受精的方式进行繁殖)行为,因此想再来看看。


那天中午,我们来到九峰山脚下,沿着长满灌木的水塘边缘,边走边观察。忽听女儿说:“下面有很多镇海林蛙!”我过去低头一看,果然,就在近岸处的水中,在不到一平方米的地方,竟聚集了十几只镇海林蛙,鸣叫声正是从它们那里发出来的:“咕叽咕叽咕叽……”低沉嘈杂,持续不断。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众多镇海林蛙聚集在水中,同时也是第一次听到镇海林蛙的鸣叫声。跟中华蟾蜍一样,镇海林蛙也是没有声囊的,故平时不会出声。


有趣的是,过了一会儿,就见到了四五只雄蛙蜂拥而上,只为争夺一只雌蛙的场景。它们把雌蛙围在正中央,互相追逐,大打出手。最早抱住雌蛙的那只雄蛙自然不肯轻易放手,只要有其他雄蛙靠近,它便飞起一腿,狠狠踹在竞争者的头部,要将对方赶走。现场水花四溅,争斗十分激烈。


之后,我们往前走了两三百米,很快又见到了一个小池塘。这个水塘里有不少水草,草上全是镇海林蛙,足有上百只。不用说,这里的“咕叽咕叽”之声更为热闹。不过,与前一个池塘雌少雄多不同的是,这个池塘中的蛙蛙的“男女比例”不算失衡。好多雄蛙都各自抱着一只雌蛙,因此现场没有出现火爆的打斗场面。水草间,有很多呈团状的镇海林蛙的卵。此外,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现场所有雌蛙都是棕红色的;而雄蛙的体色没这么鲜艳,以灰褐色的居多。


丽水树蛙:“蜗居”地下的神秘歌者


镇海林蛙虽说繁殖期很早,但具体繁殖行为与其他蛙类并没有明显差异,如果循着鸣叫声去找,是不难发现它们的;而丽水树蛙就不同了,尽管身边全是此起彼伏的蛙鸣声,没有经验的人是绝对不会发现它们的!


去年3月中旬,蒙绍兴的知名自然摄影师赵锷之邀,我参加了当地的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小组的一次活动,来到赵锷的老家,即绍兴嵊州市海拔约600米的高山上,得以见到了丽水树蛙。


那个时节,对于浙东平原地区来说,最多也就是刚入春,而高山上的气温明显低于平原,因此还处在冬季。那天晚上我来到山上,一打开车门,就觉得寒气逼人。我来到溪边的一块田野,与已经在开展工作的赵锷他们会合。当时,身边传来连绵不绝的奇特鸣叫声,这种声音我以前从未听到过,具体很难准确描述,只能说大致类似于:“呜……呜……啾,啾,啾啾啾!”是虫声,还是鸟鸣?都有点像,但又都不大像。正糊涂之际,赵锷说,这就是丽水树蛙的雄蛙在鸣叫呀!啊?!我闻言顿时大吃一惊。


如果这是蛙鸣,那么这里应该有很多丽水树蛙,可我低头细寻,无论是在田中还是在水沟里,都见不到一只蛙。赵锷说,它们都在水边松软的土层下鸣叫。随即,其他小伙伴当场演示给我看,有人轻轻挖开水沟边的一块苔藓,果然,下面就有只碧绿的小蛙!而在另外一块苔藓下面,居然有4只丽水树蛙叠罗汉一般抱在一起,最下面与最上面的那两只的背部为绿色,中间两只为褐色(注,丽水树蛙的体色有时会发生改变)。而且,最下面的那只雌蛙已经产卵,因此它们的身后是一团白色的卵泡。


其实,有些丽水树蛙在更早时候就已经进入繁殖期了。因为,证据是显然的:浅浅的水沟里已经有很多它们的蝌蚪。


说起来,丽水树蛙这种神秘的小蛙,还是前几年才被发现的两栖动物新种。2016年4月,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的专家们来到丽水市莲都区的山区,开展野外调查,偶然发现一种从未见过的绿色小蛙。研究证明,这是树蛙属的全球新物种,之后被命名为丽水树蛙。


起初,丽水树蛙的分布地只知道一处,也就是发现地,海拔700米到1100米不等。2017年夏天,赵锷偶然在老家也发现了丽水树蛙,才有了第二个已知的分布点。据当地人说,好多年前就见到过这种蛙了,也对其独特的鸣声非常熟悉,只不过大家都没想到那是蛙鸣罢了。


“早婚”是为了“错峰竞争”


确认丽水树蛙为两栖类新种的研究者之一王聿凡,曾写过一篇详细介绍丽水树蛙的文章《丽水树蛙——地下传来的银铃声》。在这里,我摘录此文中的片段,作为结尾:


“(丽水树蛙)之所以在寒冬腊月繁殖,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可避免大多数捕食者(如蛇类、捕食性水生昆虫等);二是避开多数同一生态位蝌蚪的竞争。”


“雄蛙是先进入水下寻找合适位置往上挖掘通道,因此洞穴在地表是完全没有痕迹的……交配在洞中完成,卵泡填充了整个洞穴……胚胎在洞中慢慢发育,等到胚胎能自由活动后卵泡溶解,伴随着蝌蚪一同从通道流入水中。蝌蚪以沼泽底部有机碎屑为食,大约两个月后变态成小蛙登陆,此时正好迎来了其他蛙类的春季繁殖高峰,完美地完成错峰!”


为了种群的繁衍与壮大,丽水树蛙采取了“错峰竞争”策略,中华蟾蜍、镇海林蛙、寒露林蛙与崇安髭蟾等两栖类又何尝不是如此!


转自:http://epaper.cnnb.com.cn/nbwb/pc/content/202404/14/content_14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