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协议看上去是英方对奇瑞善意的"帮助",实际却让奇瑞彻底失去了主动权,近3000万美元买来了发动机生产线,却依然买不到技术。很快,尹同跃便发现这帮英国"技术专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专业、勤奋,几个月时间过去了,这些专家竟然连一台设备也没组装上。当时摆在奇瑞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让英国人这样消极怠工的耗下去,这样工程质量或许有保证,不过究竟哪年能交钥匙,谁也说不准。要么就是让英国人提前回国,以未完成任务为由扣下英国人400万美元贷款,自己摸索着组装生产线。这样做的风险无疑更大,成功了皆大欢喜,一旦失败则有可能前功尽弃。

 

 


    最后还是尹同跃站了出来,一句"让外国人走,我们自己干!"说出了不求人的豪气,同时也让自己背上的沉重的担子。洋专家回国后,尹同跃和技术员们只得自己研究图纸、查工艺卡,一点点积累知识,慢慢进行尝试。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技术员经常等翻译员把图纸翻译后,回到家里彻夜研究计算,安装设备前需要将不同设备由8个厂房拉到一起,为了不掉落一颗螺丝,每台设备后面都要跟着十来个骑自行车的工人,见到掉落的零件就马上捡起来,直到将设备安全护送到指定地点...

 

 

    经过500天艰苦卓绝的钻研、试验,这条生产线终于在1998年12月安装完毕并且调试成功,这比尹同跃他们之前计划的时间要提前了半年左右。1999年4月27日,生产发动机的所有配件全部到齐,当天夜里奇瑞第一台发动机顺利生产下线,点火成功。同年5月18日,奇瑞正式宣布企业历史上第一台发动机点火成功,这同时也意味着奇瑞的造车之路已经开始走上正轨。

充分发扬"拿来主义" 奇瑞风云轿车问世

 

 

    虽说发动机有了,但生产汽车可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很多部门的协作。之前我们讲过,奇瑞汽车公司造车的基本原则就是"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不能做的就外包",本着这个有点儿"土豪"的原则,奇瑞开始寻找可以使用的底盘、车身生产厂商。由于尹同跃之前在一汽集团是做捷达的,因此他很快将目光放在了皮实耐用的捷达底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