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市旧事·宁波晚报

https://zm10.sm-tc.cn/?src=l4uLj8XQ0JuelpOG0ZyRkZ3RnJCS0ZyR0JGdiJ3Ql4uSk9DNz8%2FG0s%2FH0MzO0JyQkYuakYugzs7JzM%2FJ0ZeLkg%3D%3D&uid=2c279d9baa4f2ee4fc6f190801901a58&hid=968430a232681e23edd14876ac00d6e5&pos=4&cid=9&time=1505622130439&from=click&restype=1&pagetype=0000004000008402&bu=news_natural&query=%E8%A3%98%E5%B8%82+%E8%A3%98%E5%A2%85&mode=&v=1&uc_param_str=dnntnwvepffrgibijbprsvdsdichei



 ■叶龙虎

  裘市旧称裘墅,是姚江北岸、横山脚下的一个古村。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裘承祖“乾道间授慈溪县令,庆元中转明州别驾,卒葬于慈溪姜岙。”清光绪《忠义乡志》说:“裘承祖,字良嗣,裘村人,以剡县籍第乾道进士。授文林郎,为慈溪县令。庆元元年授宁波别驾,转升户部员外郎……卒葬慈溪,其子遂家焉(裘街里谱),今慈溪横山裘氏乃其脉。”显然,这位南宋乾道九年的县令、庆元间的明州通判、户部员外郎,身后竟离不开慈溪这块美丽的土地。其子为陪伴父亲,也在横山脚下安家落户,并将居所称为裘墅。因为其子孙的繁衍,至清中叶已经形成集市,故渐称裘市。对此,清雍正志有过相关记载:“裘市,县东南十五里。” 


  裘市有许多区级文保点,如洪崆峒桥、擂鼓墙门、吉耀临门台门、举人房、烂池墩老屋、义三裘家等。洪崆峒桥是裘市唯一幸存的一座单孔石梁桥。桥栏北侧依稀有建于光绪某年字样,而桥栏南侧有“民国三十六年重修”字样。今年八十八岁高龄的裘宗镐老人说:“南栏当年被和平军推到河里摔断了,到抗战胜利才由当地居民发起修复,这几个字是我伯父写的。我爷爷裘绍良还是光绪十九年恩科举人,我住在桥头弄里的擂鼓墙门。”擂鼓墙门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大门前的影壁至今完好。据老人说,这座宅院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岳父裘仰山的祖居。裘宗镐老人指着大门上方一根雕刻精细的木头说:“这根雕满了图案的木头,很多人来看过,就是不知道雕的是什么。”我也仔细看了,是龙、是凤、是蝙蝠,都像又都不像。 


  说起裘墅名人,老人告诉我们:“最有名的要算裘琏。他不仅是翰林院的庶吉士,还是书法家,我看到过他的字,是县城‘都神殿’的匾额,笔力苍劲。”据光绪志记载:“裘琏,字殷玉,号蔗村,永明子,世居横山,学者称横山先生。”康熙十六年,裘琏经黄宗羲举荐参与《大清一统志》的纂修,其中的《三楚志》因裘琏的参与编得“最工且速”,深得康熙帝青睐。据载:“应甲午顺天乡试,中式第七名榜进呈,上见琏名喜,谓近侍曰,裘琏中矣。次年成进士,殿试抑置三甲读卷时,上命取琏卷亲阅,有‘对策甚好,字也端楷’之褒。钦命传胪,殿试对策上特置三甲第一,改庶吉士,时琏已逾七十。”裘琏不仅能文能诗,更善戏剧,其一生除了《横山集》、《复古堂集》、《崇祯长编》等著作,更有《女昆仑》、《玉湖楼传奇》、《四韵事》等戏剧问世,所以后人称他为戏剧家。乞身归里时的裘琏年事已高,且又字“蔗村”,大约希望能有一个蔗境,安逸地度过晚年。然事与愿违,这位以戏剧名世的老人,没有料到命运之神给他安排的是一出悲剧:雍正六年冬,因昆山三徐案株连,裘琏于次年六月吞铜钱自杀于燕邸。


  接着我们去看了号称九进十明堂的上林房。上林房是明嘉靖年间工部尚书赵文华的外婆家。因为赵文华自幼丧父,幼时多居裘市,这里留下了他童年的脚印。可惜的是,三十五年前的一场火灾,烧了一天一夜,将诺大一个官第,烧得只剩西边一个角楼和东边一进房子。但凭着四周遗存的墙基长条石、门头的石刻砖雕,仍不难看出当年上林房的辉煌。


  说到赵文华,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我家的大门口抬头就能看到的鹏山塔。爷爷告诉过我,这是赵文华造的。我说赵文华是奸臣。爷爷说这是戏文里做做的。我小时候看过《盘夫索夫》,戏中的赵文华鼻梁中间涂着一块白色,所以有先入为主的印象。从听到的民间传说来看,家乡父老还是认同这位老乡的。对此,万历年间的翰林院修撰杨守勤在《赵司空祠堂记》中,对赵文华之所以受到东南沿海人民的爱戴作过分析。碑记说,在东南沿海人民深受倭害时,赵文华力排众议,举荐胡宗宪,两人同心协力,才使倭寇匿迹、倭害消除。在这胜利之中,胡宗宪尚获表彰,而赵文华之功却被湮没。杨守勤的碑记,让我们看到了被主流史家湮没的历史真相。从慈溪城里的赵公祠、余姚城外的胡公岩及赵、胡身后受到后人广泛祭祀的情形来看,应该佐证了当时老百姓的情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