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一条“@李书福 您值得汽车人尊重,但您的团队要自重”的微信在汽车行业人士的朋友圈热传。文中主要内容为:

市场中总有一些极个别人群与企业,不思考如何让自己更加优秀,产品更加有说服力,而是采用一些所谓的“捷径”,利用一些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压,进行诽谤。例如这两天吵得沸沸扬扬的收购了瑞典著名品牌的南方某车企,在汽车之家论坛的“撕逼”事件,不顾市场风向,恶意的利用“水军”攻击一些市场反应比较好的品牌与产品,变相的凸显自身产品的优秀。

这个南方车企品牌充分的利用了网络水军制造不实言论混淆视听。完全不顾客观事实,故意抹黑我们品牌,混淆消费者,在此我个人强烈谴责,同时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客观事实以正视听。

雇佣水军打压竞争对手这种行为短期内可能会让自己的品牌获得一些声量与关注,但是长久以往,混淆视听的网络言论将不再受网民信任,最终受害的将是广大的消费者,因此我在这里强烈谴责这个南方车企品牌的“水军”行为。

其实这个南方车企属于行业内的佼佼者,产品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有更好的宣传手段不用,偏偏采用打压对手、雇水军抹黑对手的行为,有失自身品牌风度,作为拥有共同使命的自主品牌,我们应该潜心研究消费者,做出消费者与市场都需求的好产品,潜心在自身进取与市场需求的研究中去,用抹黑对手的这种手段明显不合时宜,同时“人傻钱多速来”的年代已经过去,优异的产品力才能赢得消费者,用产品力“撕逼”才是真的好企业,假如一个企业利用互联网水军诽谤竞争对手而提升自己,是对自己产品多么不自信的表现,相信这两天正在风口上的他们不想看到“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市场舆论,也许这次事件结束后,他们大可以一推二五六,说是经销商行为、市场部行为,但是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对抹黑对手进行雇水军攻击,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上文所言,林言以为,吉利利用网络水军攻击别人,只能得到一时的混淆视听,而实际上吉利的品牌形象打造及推广营销的成效并不理想,看上去甚是喧闹,各大媒体、自媒体及网络论坛、微信号、躲雨等不乏音量,但真正有营养的传播内容少之甚少,有价值的客观文章微乎其微。除了搏眼球,就是造事件,除了雇水军,就是打嘴仗,层出不穷、摇旗呐喊的水文软文倒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媒体和论坛的海洋之中,如同张爱玲所说“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一般,让人无法产生尊重感、信赖感,有的只是低廉感、粗糙感,而吉利水军常见吹嘘的关键词是:沃尔沃、车型漂亮、销量增长。

要想赢得市场,就要赢得消费者,就要尊重值得尊重的对手,而自己也同样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其恶意诽谤,不择手段打压对手抬高自己,倒不如把眼光放到产品与消费者需求上,或许企业成长会更加健康更加稳健。

丑陋之二: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这些年来,吉利似乎从不缺少新闻,并购沃尔沃、品牌整合、推出全球战略车型吉利博瑞、发布LYNK&CO品牌、收购海外资源等,貌似吉利汽车发展非常喜人,但其核心技术的缺乏及研发投入不足已成为其前进的羁绊,更关键是其产品质量问题爆发却屡见不断,令人叹息。

据报道,2016年吉利汽车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为2.11亿元,低于2015年的2.58亿元。吉利当年财报显示,上述资金将主要用于轻量化、动力总成、新能源车的研发当中,而吉利对研发的投入资金,仅占其营收比的0.39%,而主流企业多在5%左右。研发的投入直接反应着车企发展情况,即相比国外车企,国内车企仍有明显的差距,但那些研发投入更多的企业具有相对更好的市场表现及品牌形象。

比如说,自动变速器的匹配和供应是吉利由来已久的一个短板。基于此,吉利也深知核心技术的缺乏对自身发展意味着什么。可是吉利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基本不会立马投入大笔资金用于研发,于是便借助收购沃尔沃一说,哄抬自已的身份和技术身价,但凡吉利旗下推出的新车型都要拉上沃尔沃背书,特别强调其车型发动机、安全技术等与沃尔沃存在着联系,甚至其在经销商终端宣传更是赤裸裸的毫不掩饰,这也让想购买沃尔沃产品的消费者望而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