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16-08/18/content_985056.htm?div=-1

3.jpg

  ▲短尾贼鸥

1.jpg

  短尾鸦雀

2.jpg

  白顶溪鸲

  □张海华


  


  “妖怪休走!吃俺老孙一棒!”对孙悟空的这声怒喝,几乎无人不晓。这里的妖怪,自然是坏妖怪,但这世界上有没有令人着迷的“好妖怪”?


  答案是:有!如果你是一位拥有丰富观鸟、拍鸟经验的资深“鸟人”,就自然会明白我所说的“好妖怪”的含义。“今年又出妖怪了!”这句话如果出自“鸟人”之口,那么他的语气里一定充满了惊喜,因为他的意思是说:最近某地发现了超级罕见乃至不可思议的鸟类。


  我梳理了一下最近几年宁波地区的鸟类“妖怪”记录,发现数量还真不少:从体型上分,有大妖怪、小妖怪;从地域来分,则有山林妖怪、远洋妖怪、北方妖怪、外国妖怪等,可谓形形色色,无所不有。


  四明山里的“小妖怪”


  我见到的第一个“妖怪”是非常迷你的小妖,它比麻雀还要小一圈,体色棕红,圆头圆脑,仿佛蓄着黑色络腮胡,厚实的喙很会啃咬细竹枝……或许有人已经猜出它的名字了,是的,它叫短尾鸦雀,我曾写过一篇《我与短尾雅雀的故事》,发表在晚报副刊上。


  2008年3月1日,估计是“大王派我来巡山”吧,一群短尾鸦雀出现在鄞州区鄞江镇境内的四明山的小路边,结果被上山拍鸟的我和李超撞个正着。刚在阴暗的竹丛里看到它们时,我们还以为是常见的棕头鸦雀、红头长尾山雀之类的小鸟呢!


  拍到照片后,回去对照《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我顿时糊涂了:这小鸟长得很像短尾鸦雀啊,可是按照书上描述,这种属于“全球性易危”物种的鸟儿此前在浙江并无分布记录。后来,经专家认定,这是如假包换的短尾鸦雀,是那一年的浙江鸟类新纪录!随后几年,在宁波其他地方及杭州临安等省内多处地方也陆续发现了它们。从此,妖怪不妖,而是成了局部山林的常住居民。


  2014年2月中旬,在余姚大隐镇芝林村的四明山溪流里,鸟友“农民”拍到了一只长相奇特的小鸟:它跟常见的白头鹎差不多大,头戴白色小帽,身披黑色外套,却又围了一条栗红色的肚兜。我看到照片后大吃一惊,这不是白顶溪鸲(音同“渠”)吗?怎么会出现在宁波?要知道,在宁波,虽然也有生活在溪流中的鸲,可那是红尾水鸲,跟这个白顶溪鸲长得完全不一样!


  白顶溪鸲并非罕见鸟,在我国中西部的山区溪流可谓广布。2012年10月,我曾在云南大理的苍山上第一次见过这种鸟。但它们在浙江确实很少见,近年来只在浙西的部分地区有零星记录,而对宁波来说,则绝对是第一次被记录到。


  随后,我也赶去一睹其芳容,才发现一只,并且几天以后它就消失了。从此以后,宁波再无这种鸟的消息。那么,当年那位形单影只的小妖怪,到底是从外地迁徙过来,然后绕一圈又回去了呢?还是它原本就定居在四明山中,只不过人丁不旺,故难得一见?


  谁也不知道。


  与远洋妖怪“飙车”竞速


  八九月份是华东台风的高发季节,近几年,每逢大台风影响过后,总有“鸟人”喜欢到海边看看,巴望会撞大运拍到来自远洋的“妖怪”。因为这确实有过不少先例。


  2012年9月15日,慈溪的杭州湾海塘边,鸟友老钱注意到了一只奇怪的鸥:它体色暗淡,似乎和常见的黑尾鸥不大合群,喜欢独来独往。用“大炮”(超远摄镜头)拍下来一看,老钱更加搞不懂了:它的尾羽后面怎么还突出了一截?因为,普通鸥类的尾部一般是平的,如果是燕鸥的话,则尾部也该如燕子一般呈分叉状。


  事后确认,这是一只短尾贼鸥,浙江鸟类新纪录又诞生了!这是一种全长约45厘米的深色海鸟,中央尾羽有延长,嘴如猛禽一般呈钩状。它们喜欢在海面上低飞,伺机抢掠其他海鸟所叼的鱼虾等食物,故有“鸟中强盗”之称。


  但问题是,短尾贼鸥繁殖于北极地区,秋冬南迁至南方海域,一般只在遥远的海上活动,极少接近大陆。以前,曾在我国南沙群岛、香港海域、台湾北部等地有过少量记录。总之,国内关于这种鸥的记录非常少。 


  16日下午,我和鸟友古道一起驱车来到慈溪海边,在龙山镇上了海塘,寻觅这只不寻常的鸥。当时,由于受台风“三巴”的外围影响,海边风非常大。忽然,在离海塘不远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只深色的鸟儿矫健地由东向西逆风飞翔,速度快得离奇。没错,这正是短尾贼鸥!我们的运气太好了,刚到海边就近距离看到了它!


  它始终与海塘平行,逆大风而疾飞。我们加大油门,加速追上,然后在它前方两三百米处停车,一开始还试着先把“大炮”装到三脚架上进行拍摄,结果发现这根本行不通,因为它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还没等我们把三脚架放好,它已经高速掠过我们眼前,扬长而去。


  没办法,我们只好赶紧把三脚架扔进后备厢,继续大踩油门飞驰,大概追了两三公里,才重新超过了它。这回,我们当机立断,汽车没有熄火,立即下车,举起“大炮”对准转瞬即已飞到眼前的短尾贼鸥,狂按快门,一阵猛烈“扫射”……然后又驱车跟上它,如此反复多次,弄得气喘吁吁,浑身是汗,才拍到了几张比较清晰的照片。


  那么,这只贼鸥怎么会突然深入到杭州湾呢?浙江野鸟会的几位资深观鸟人士分析,参照以往一些罕见鸟类的例子,它很可能是受台风“三巴”的影响,被吹到慈溪的。因为,那几天,“三巴”刚好经过宁波附近海域,在海上掀起了狂风巨浪,这很可能迫使部分海鸟到大陆临时避风。


  据上海媒体报道,同年8月,受强台风“海葵”影响,原本在海上活动的曳尾鹱(音同“户”)第一次在上海嘉定被观察到,成为上海鸟类家族的新成员,这是这种鸟自1916年以来在中国大陆的第二次记录。


  这只曳尾鹱被发现时已十分消瘦,而且精疲力尽,根本飞不动,幸好得到了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及时救助。专家推测,可能是因为风力实在太大,导致它多日未进食,因此无法再飞翔。上海动物园随后将它收养。


  根据历史资料,1916年,中国大陆第一次看到曳尾鹱是在福州,它是由一名法国传教士发现的,但直到目前业界仍然对这次记录存有疑问。曳尾鹱生活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海域,常见于远洋的岛屿,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很少出现在近海或陆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