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学历二本,我拿到了美团阿里等大公司的Offer”


分享一个我们星友阿诺的故事。他最近准备跳槽,已经拿到了四个 Offer,包括美团、阿里、人人车、轻松筹等。相当成功。我想他的经验应该能对你有所启发。下面是他的跳槽总结。


跳槽目标


(阿诺,下同)是一个工作 3 年多的产品,学历是二本,跳槽想去头部互联网公司或垂类优质的创业公司,以弥补学历上的不足,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这一点我很早就想清楚了。如果学历普通,那最好有大公司的工作背景来背书。


简历准备


1. 一份通用的简历,写清楚自己的闪光点和做成的事,体现出自己是一个基本功扎实,职业素养强,能成事的人。


2. 根据自己的特点,拆分简历。比如我的产品经历涉及增长、社区、工具产品,那我会写 3 份简历,去投对应的产品岗位。


投递渠道


1. BOSS 直聘:中小型公司的机会多一点,我会拿这些公司的面试当磨刀石,找到面试的节奏感。


2. 拉勾:主要投大厂,我的一些大厂面试机会主要来自拉勾。比如滴滴、抖音、美团。


3. 内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高价值的内推十分重要,尤其是能把你简历直接推给 Leader,比如小盖把我的简历推荐给阿里的 P8。


4. 猎聘:个人感觉非互联网公司的岗位多一点,有朋友通过猎聘进入金融公司做 UI,待遇比 BAT 好多了。


投递策略


1. 大力出奇迹,先通过自己的关键词搜索目标岗位,再海投全面覆盖。


2. 一份通用性的简历海投,主要是投给中小公司。


3. 对于重要的公司和岗位,根据岗位 JD 优化自己的简历,提升简历与岗位的匹配度。


面试节奏


我会要求尽量远程面试,一般安排在晚上 6 点 30 分,提前在公司约一个 6~8 点的会议室。这是一个对我来说比较舒适的节奏,而且我面试机会比较多,所以我会刻意控制投简历的节奏。


一周安排大概 4 场面试,不然会非常累,影响我的工作。大家也要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要为了面试而把自己的时间搞得乱七八糟。


面试心态


拼尽全力并降低预期,面试完之后,不要觉得面试得还不错就沾沾自喜,不然没通过面试后,心里会很难受,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面试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不要简单地归因为自己能力不行,面试本质是还是要看匹配度。


比如我有一次百度的产品面试,面试官因为我的基本功不错,给我打了 70 分,剩下的 20 分是少在了行业经验上,如果没有更合适的就给我 Offer。我降低了心理预期,因为我知道找一个有行业经验的人对他来说不是难事,最终他没给我 Offer,我也没有难受。


面试策略


1. 简历里写的所有东西,自己都要非常清楚,并且对着简历对自己提问,并提前准备好答案。


2. 常见的面试题,提前准备好答案,比如自我介绍:你有什么要问我的。


3. 面试中如果有自己没见过的面试题,不要着急回答,跟面试官说思考半分钟。


4. 回答的时候有条理,不要一句话来来回回说,但可以 callback 之前自己说过的话。


5. 面试的时候录音,听一下自己的回答内容、语气、状态,复盘和迭代自己。


最后一些小建议


1. 不要逃避式离职,如果问题不解决,跳槽后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2. 运气和实力同样重要,把能做好的做好,剩下的看天意。


3. 面试过程中可能会有极度自信和极度自卑的时刻,要观察好自己的状态并及时调整,如果不知道怎么调整,可以给自己两个大嘴巴子,管用。


4. 不断迭代自己的简历和面试经验,可以问问面试官看上了你简历的哪些点。


5. 现在行情确实不好,但我感觉现在是涝的涝死、旱的旱死,因为是买方市场,所以企业会更喜欢挑挑拣拣。优秀的人各个企业都喜欢,Offer 自然就多,能力弱一点的,更要多在简历、面试上下功夫,通过各个渠道争取面试机会


写在最后


往年的三四月,曾被互联网从业者亲切地称为金三银四。春暖花开时,很多人都会考虑跳槽。通过跳槽,来为自己赢取更辽阔的未来。


过去十年,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两次技术浪潮,互联网行业风生水起,O2O、新电商、新零售、共享出行、直播、短视频、人工智能、K12,风口一个接一个。


这种高歌猛进式的增长,总会给人带来了一种错觉。置身其中,大家潜意识会认为,互联网公司将会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延续上扬态势。但从去年到今年的一系列裁员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互联网发展慢下来了。


早上看到一条 Crunchbase 消息,在全球范围内,2023 年前三个月,风险投资基金向创业公司投资了 760 亿美元,不到去年同期 1620 亿美元的一半。Crunchbase 手里有很多初创企业的数据,所以它的结论还比较客观。


也就是说,一个阶段过去了。对于现在,我们每一个要跳槽的人来说,我还是想分享几点建议(去年这篇文章中也聊过)


1. 虽然 GPT 火得一塌糊涂,但目前看,它还没有带来什么新的就业机会。或者就是有机会,也和大多数人无关。OpenAI 这家公司目前一共也才 400 人,并且一个个都是顶尖的 AI 人才。


2. 2023 年,依然悲观,从最近新的裁员里也能看出来。未来,互联网行业不可能再回到之前那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了。这是基本认知。每一个人都需要理解“周期”的真正含义。


3. 微观上,还有很多亮光。比如抖音、拼多多、小红书、得物,以及部分芯片、SaaS 创业公司依然在增长和扩张。所以,虽然悲观,但也不要畏首畏尾。


4. 特别是工作时间在十年以内的工程师、产品经理、运营等,市场上还是特别缺这类人才。能干活,能解决问题的人永远是宝啊。


5. 谨慎,尽量不要裸辞。骑驴找马,先保护好自己。


6. 跳槽时,想清楚自己的发展诉求。每个人,不同阶段要提升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关注目标公司能否匹配自己下一阶段的发展规划,关注目标公司做的事情能否给自己带来新的机会。


7. 降低涨薪预期。薪资合理即可,更多关注做的事能否让自己开阔起来,为未来更好地积蓄能量。


8. 两条腿走路。先是手艺人,才是管理者。不要过度迷信自己的管理能力,不要沉浸于权力的温床中忘乎所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acTalk(ID:MacTalkPro),作者:小盖


转自:https://www.huxiu.com/article/108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