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头山雀Poecile montanus、黑喉山雀Poecile hypermelaenus、川褐头山雀Poecile weigoldicus在中国中西部部分地区存在同域分布的情况,这几种本身又存在分类上的变化,给在这些地方进行鸟类观测记录的朋友带来不少困惑。本文尝试进行一些梳理,希望能有助于大家更好地认识它们。



    分类   


黑喉山雀于1891年被Berezowski在四川和甘肃交界处采集并描述,尽管上世纪40年代,就有Stresemann和Heinrich提出将其从沼泽山雀(Poecile palustris)中分出作为独立种,也得到诸如Beaman(1994)、Harrap & Quinn(1996)等的支持,却曾长期被作为亚种置于沼泽山雀之下(Vaurie 1957,Cheng 1987;Sibley and Monroe 1990等)。直至今日,国内的主流鸟类分类系统,如郑光美(2017)仍持这一观点(该书所主要参考的Dickinson却将黑喉山雀列为了独立种),且认为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为dejeani亚种(这一亚种也有很多著者认为是hypermelaena的同物异名)。大部分观鸟爱好者所一直使用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依据的是Sibley and Monroe 1990的分类系统,故大家对于黑喉山雀相对陌生。

近年来,国际的几大主流鸟类分类系统都已基于Eck & Martens(2006)对亚洲山雀分类的重新梳理,接受了将黑喉山雀独立成种的观点,并将其定为单型种。这一观点于2017年得到Tritsch等,基于欧亚大陆更全面取样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结果所支持。

黑喉山雀,董磊拍摄于西藏巴松措

同时,人们对另一种古北界的广布种——褐头山雀Poecile montanus的分类认识,特别是对于分布在中国的几个亚种的分类地位认识,也经历了变化。俄罗斯学者(Stepanyan,1990)一度认为在中国西北、华北至西南有分布的songarus / affinis / stoetzneri / weigoldicus四个亚种应从褐头山雀中分出,作为“桑加山雀”,且得到了Harrap & Quinn(1996)等的支持。而Salzburger等(2002)基于线粒体DNA的研究提出weigoldicus亚种应被单独提升为种,经Eck & Martens(2006)“加持”后,几乎所有全球主流分类系统都已接受这一观点,Tritsch等(2017)则进一步验证了其准确性,而songarus / affinis / stoetzneri几个亚种依然被认定为褐头山雀的一员。

图引自Tritsch等,2017,其中C为川褐头山雀的正模标本

    野外识别  


川褐头山雀Poecile weigoldicus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13卷、云南鸟类志下卷等对褐头山雀weigoldicus亚种的描述皆为“头顶浓栗褐色,上体赭褐色,胸、腹及两胁棕色”,然而通过文献及检视照片发现,该描述存在一定误导。其特征应为——

  1. 头部黑褐色较深,上体暗灰褐色而少棕色,区别于褐头山雀affinis亚种;

  2. 喉部为黑色,区域较大,下边缘较不清晰;

  3. 上嘴基无浅色点斑;

  4. 下体色较深,两胁污褐色。



川褐头山雀,庭草拍摄于四川阿坝。头顶黑色较重,喉部黑色,下边缘模糊


褐头山雀affinis亚种

  1. 头顶近咖啡色;

  2. 上嘴基部无浅色点斑;

  3. 背部和下体棕褐色;

  4. 喉部为黑褐色,区域较黑喉山雀小,且边缘不清晰;

  5. 飞羽浅色翼缘较不明显。


与川褐头山雀形态近似,但头顶颜色偏浅棕色,喉部少黑色而多棕色,上体更偏暖色。

褐头山雀affinis亚种,董磊拍摄于甘肃临夏莲花山。头顶偏褐色,喉部亦偏褐色且边缘模糊,上体偏暖色


黑喉山雀Poecile hypermelaenus

  1. 上嘴基部具浅色点斑;

  2. 头部黑色区域较大,沿至背部; 

  3. 枕部羽毛延长而在头后部形成蓬松的短羽冠;

  4. 喉部黑斑较大,沿至上胸部,边缘清晰;

  5. 背部棕褐色而沾橄榄色;

  6. 两胁为棕褐色

黑喉山雀,韦铭拍摄于云南香格里拉。头部黑色延伸至后背,喉部黑色边缘清晰,上嘴基部具浅色点斑,上体橄榄褐色。注意,喉部黑色区域的大小,因为角度、姿势、羽毛磨损等而有较大变化,不能作为单一辨识依据。


    分布  


川褐头山雀大致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可能也见于西藏东南部。部分鸟友也有记录于青海南部。

川褐头山雀,辛夷拍摄于云南香格里拉。注意其头部偏黑色,与同域分布的黑喉山雀比,喉部黑色边缘模糊,下体特别是两胁少棕色

褐头山雀affinis亚种于宁夏、甘肃、青海东部(如西宁周边),Eck & Martens(2006)认为也于四川西北部、陕西西南部。

褐头山雀affinis亚种,庭草拍摄于甘肃临夏莲花山。头顶偏褐色,喉部边缘模糊,上体偏暖色

黑喉山雀的亚种划分不太清晰,很多著者并不认可。hypermelaenus亚种传统认为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湖北西部(郑光美,2017),但据Tritsch等(2017),本亚种至少分布到山西南部(沁源有待证实),而通过检视图库照片及与鸟友交流,进一步发现河南西部(三门峡、洛阳)同时有本亚种与沼泽山雀hellmayri亚种分布;dejeani亚种于四川、贵州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黑喉山雀,杜卿拍摄于河南洛阳。注意其黑色喉部边缘清晰,头部黑色


黑喉山雀,杜卿拍摄于河南济源。注意其喉部黑色区域较大,下边缘清晰,头部黑色且略具羽冠

  讨 论  






1. 川褐头山雀在青海的分布情况
下图拍摄于青海囊谦,其头顶偏黑,上嘴基无浅色斑,喉部黑色边缘模糊,符合川褐头山雀的特征。结合其他鸟友的观察记录,川褐头山雀在囊谦的分布可确认。但青海其他地区是否还有川褐头山雀的分布,有待大家寻找更多证据。韦铭拍摄于青海囊谦


2. 川褐头山雀与褐头山雀affinis亚种在四川北部的分布情况不明


上图由Dean拍摄于四川若尔盖巴西乡,头部明显偏褐,上体色不深,下体虽棕色不明显,但整体偏淡,应为褐头山雀affinis亚种。

上图由唐军拍摄于四川若尔盖,头部偏黑,下体污褐色,应为川褐头山雀。


四川北部或为川褐头山雀与褐头山雀的重叠分布区,大家可予以关注并寻找更多证据。


   三种山雀的分布和辨识要点归纳  



鸟种名称

分布(大致)

头部

喉部

体色

黑喉山雀

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湖北西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四川、贵州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

头部黑色延伸至后背,常具短羽冠

喉部黑色,且边缘清晰

上体橄榄褐色

上嘴基部具浅色点斑

褐头山雀
affinis亚种

宁夏、甘肃、青海东部(如西宁周边),也于四川西北部、陕西西南部

头顶近咖啡色

喉部为黑褐色,且边缘不清晰

背部和下体棕褐色;飞羽浅色翼缘较不明显

上嘴基部无浅色点斑

川褐头山雀

云南西北部、四川、西藏东南部、青海南部,可能也于青海东部

头部黑褐色较深,无羽冠

喉部黑色,下边缘较不清晰

上体暗灰褐色,下体色较深,两胁污褐色

上嘴基无浅色点斑

川褐头山雀和褐头山雀的这些区别不是绝对的,特别是羽色的判别会受光线、角度各方面因素影响,仅供参考,特别是四川北部和青海东部是两者同域分布的区域,存在两者渐渗杂交的可能性,部分个体可能兼具两者的特征。也许声音是区分二者的一个有效方法,目前还缺少研究。


感谢Paul Holt先生对辨识部分提出意见并分享其观测记录;感谢无偿提供照片的诸位朋友及西南山地;感谢刘阳老师提供修改意见。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kMsHOuIjoxrqYx2v3wfS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