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锥属的辨识

 

1.jpg

姬鹬在台湾的记录非常少,不过由于体型与体色和其它扇尾沙锥属差异很明显,所以应该不至于会误判。

 

扇尾沙锥属的辨识,一直以来都是让鸟人头痛不已的课题。直到今天,还是没有人发表过可以一眼辨识出那四种长相都很雷同的扇尾沙锥属的方法。话虽如此,在网络上累积几年讨论的经验后,我们发现在辨识扇尾沙锥属上面还是有一点点的进步,至少可以初步把扇尾沙锥和非扇尾沙锥(大沙锥、针尾沙锥)分辨出来,运气好一点时,还可以确认是大沙锥或针尾沙锥。只可惜这样的方法,还是没能把澳南沙锥也包括进来,造成这个遗憾的原因是因为澳南沙锥的记录相对的少很多,即使在系放的记录或是机场中网的记录中,澳南沙锥的记录还是非常罕见的,因此野外的照片是很难见到,所以目前对于澳南沙锥的认识还是非常少。

 

2.jpg

扇尾沙锥

3.jpg

大沙锥

4.jpg

针尾沙锥

 

分辨扇尾沙锥与非扇尾沙锥(大沙锥、针尾沙锥)的最重要关键在于嘴长比例与肩羽特征:

  • 扇尾沙锥的嘴相较于头部的长度(前后径)很长,而且从嘴基部到嘴尖端的粗细变化不大。

  • 大沙锥和针尾沙锥的嘴较短,嘴基部到嘴尖端由粗变细的变化很大。

  • 针尾沙锥的嘴长比例比大沙锥更短,不过两者嘴长比例重迭的个体不少(也就是嘴长比例相当的大沙锥、针尾沙锥很多)。

  • 所以嘴长只能利用判断是否为扇尾沙锥,不适宜用来判断是针尾沙锥或大沙锥,除非该个体的嘴长非常短,可以判断『应该是』针尾沙锥。


目前仍无法确认扇尾沙锥是否有嘴长比例特别短的个体,所以嘴长比例介于典型扇尾沙锥和大沙锥(或针尾沙锥)之间的个体,可能还是无法确认种类。

5.jpg

大沙锥的嘴比扇尾沙锥短,从嘴基部到尖端的粗细变化明显。

6.jpg

针尾沙锥的嘴长比例(嘴长与头部的比例)是三者中最短的。但是与大沙锥有许多个体此特征重迭,所以不建议用嘴长来分辨大沙锥及针尾沙锥

7.jpg

扇尾沙锥的嘴明显较长,粗细变化相较于大沙锥及针尾沙锥是小很多的。

  • 扇尾沙锥的肩羽外侧羽缘却特别粗且颜色鲜明,肩羽内侧羽缘与外侧羽缘粗细差异很大,内侧羽缘几乎看不见。

  • 大沙锥与针尾沙锥的肩羽则是外侧羽缘不像扇尾沙锥那么粗,且内外侧羽缘粗细差异较小,所以整个背部和肩部会因为肩羽的内外侧羽缘都清楚而看起来像鳞片状。

  • 针尾沙锥的肩羽羽缘通常看起来比大沙锥更细、内外侧羽缘差异更小,不过由于有羽毛磨损及个体特征重迭的问题,所以肩羽的特征也同样不适宜用来区别针尾沙锥和大沙锥,只能用来判断是否为扇尾沙锥。

  • 扇尾沙锥是否有个体的肩羽长得跟大沙锥针尾沙锥比较接近,例如亚成鸟或是羽毛磨损的个体,目前无法确认。所以当某个体的嘴长比例很长(像扇尾沙锥),而肩羽特征不像扇尾沙锥时,除非能看到尾羽打开的特征,否则建议还是列为『未确认扇尾沙锥属』。

8.jpg



扇尾沙锥的肩羽外侧羽缘很宽、颜色鲜明。内侧羽缘非常不明显。

9.jpg

大沙锥的肩羽外侧羽缘较扇尾沙锥窄,内外侧羽缘都可以看得到,所以背部羽色呈鳞片状。

10.jpg

针尾沙锥和大沙锥的情况相似,外侧羽缘不像扇尾沙锥那么宽。

 

尾羽特征:

  • 过去辨识扇尾沙锥属能百分之百确定的,只有系放时拿在手上仔细检视尾羽特征才能做到。但是,在野外观察时的某些情况下,扇尾沙锥属也会把尾羽打开,这时候就可以利用摄影的优点做区别。

  • 扇尾沙锥尾羽12~18枚,外侧尾羽的宽度与内侧尾羽的宽度变化不大。

  • 大沙锥的尾羽18~26枚,外侧尾羽会比中央尾羽细一点,末端有白色斑点,其它部分为黑色。

  • 针尾沙锥的尾羽有24~28枚,外侧尾羽正如其名,呈细针状。

  • 推荐参考图鉴(有特别列出这三种扇尾沙锥属尾羽展开状):香港及华南鸟类P.89、日本的鸟550水边的鸟P.244~246

11.jpg

扇尾沙锥尾羽数目是扇尾沙锥属里比较少的,而且中央与外侧尾羽的宽度、颜色分布差异都不大。

12.jpg

当合并时就比较难判断,但是可以先用排除法验证:因为不像扇尾沙锥的尾羽每根宽度颜色都差不多,也不像针尾沙锥那样外侧多根尾羽都成细针状,所以是大沙锥。

13.jpg



大沙锥尾羽越外侧会越窄,甚至最外侧是接近针尾沙锥的针状尾羽。所以他的尾羽特征可以说是介于扇尾沙锥和针尾沙锥之间。

14.jpg


针尾沙锥的外侧多根尾羽和中央尾羽的落差很大,成细针状。


15.jpg


针尾沙锥尾羽不同角度光线


16.jpg




大沙锥在野外偶尔也可以拍到尾羽张开的画面。


17.jpg


也是大沙锥张开尾羽,要注意这样的角度有可能会误判为针尾沙锥。


18.jpg

但其实还是大沙锥。


19.jpg


针尾沙锥的外侧尾羽是很细的针状

 



飞行特征:

  • 大沙锥和针尾沙锥飞行时脚露出尾羽外的长短差很多,当看到脚露出很多的个体时就可以确认是针尾沙锥。

  • 若是露出的部分不长不短时,则有可能是扇尾沙锥或是大地鹬,露出的非常少甚至看不出来脚有露出来时则是大沙锥。

  • 但是这个特征只能用来判断很极端的个体,若是觉得露出长度模拟两可的个体,还是很难确认为何种扇尾沙锥属。

  • 扇尾沙锥的次级飞羽后缘有较宽的白边,这在大沙锥和针尾沙锥都没有这样的特征,但是扇尾沙锥有没有可能因为羽毛磨损而次级飞羽后缘白边变得不明显,我想应该是有可能的。

  • 翼下覆羽的特征也可以用来区别扇尾沙锥与非扇尾沙锥:扇尾沙锥的翼下覆羽有大片的白色区块,大沙锥和针尾沙锥则是整片均匀的暗色为主。

  • 但是翼下覆羽这种判断方法会有个漏洞,就是扇尾沙锥的美洲亚种(目前已经独立为种,名为wilsons Snipe)翼下也是整个暗色的。不过这种扇尾沙锥属在台湾应该是迷鸟,非常罕见,所以大多数时候是可以忽略这个漏洞。

20.jpg

针尾沙锥飞行时脚露出尾羽末端很长。不过要注意这样的角度下,因为透光的关系,次级飞羽后缘会看起来很像有明显白边,其实这样的白边还不算宽大,而且请注意连初级飞羽都有类似的情况。所以这只并不是次级飞羽后缘有白边的扇尾沙锥。

 

21.jpg

扇尾沙锥的翼上,可以看到次级飞羽后缘(末端)有很粗而宽的白边。

22.jpg

扇尾沙锥的翼下,很典型的有白色区块,与大沙锥、针尾沙锥不同。

23.jpg

24.jpg

但其实扇尾沙锥翼下的羽色个体之间差异可以很大,也有非常接近大沙锥、针尾沙锥的个体,看不太出来有明显的白色区块。所以用翼下的特征只能用来确认是否为扇尾沙锥(如果有明显白色),而不能用来确认是非扇尾沙锥,必须搭配其它特征帮助判断是否为大沙锥或针尾沙锥。



26.jpg

大沙锥的翼上,可以看到次级飞羽后缘、(末端)没有明显的白边。

27.jpg

大沙锥翼下,可以看到是均匀的暗色。

针尾沙锥的翼上,可以看到次级飞羽后缘(末端)没有明显的白边。

28.jpg

针尾沙锥翼下,可以看到是均匀的暗色。

 

【结论】

  • 嘴的长度与形状、肩羽的特征可以用来初步区别扇尾沙锥与非扇尾沙锥(大沙锥、针尾沙锥),但是是否有嘴长特别短和肩羽特征非典型的扇尾沙锥,也就是特征与非扇尾沙锥非常接近的个体目前还不清楚。因此这样的判断,建议使用在特征差异非常明显的个体,若是模拟两可的情况,建议还是别做武断的判断。

  • 尾羽特征是唯一可以百分之百确认的特征,但是扇尾沙锥属尾羽张开的机会不大,同时大多也需要摄影器材的帮助才能判断。

  • 飞行时的特征,包括次级飞羽后缘和脚露出尾羽末端的长度可以辅佐判断,不过要小心羽毛磨损、飞行姿态不标准(脚会缩起)时可能会造成误判。

【后语】
扇尾沙锥属的辨识还有许多值得努力观察的地方,这篇文章相信是个开始,不会是结束。很希望有不同意见的朋友能指教一下提出您不同的观点或是更好的辨识方法,那我写这篇文章的重要目的也就达到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鸟友们不需要、也不会再把所有的扇尾沙锥属通通记录为扇尾沙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