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眉草鹀
    
头部色彩明快的鹀,熊鸟的眉纹、颊纹和喉部白色,间隔着深色宽阔贯眼纹和髭纹。雌鸟白色部分稍显皮黄,深色部分色浅,纹路细弱。栗黄色胸部开始至下体逐渐变淡,与喉部白色明显分界。腰羽棕色。
    
繁殖前期,三道眉草鹀喜欢站在电线、树梢等暴露处鸣唱,十分容易发现。

雄性


硫磺鹀
    
黄绿纯色脑袋的鹀,雄鸟具有狭细的白色眼圈,由喉部始下体除胁部具纵纹外几乎黄白纯色,二道白色翼斑非常显眼,腰部纯黄绿色,雌鸟相对色泽灰暗。
    
硫磺鹀在日本繁殖,因此从越冬地出发后沿近海岛屿迁徙,除了江浙、福建的沿海地区和岛屿外,香港也有过不止一次记录。

雄性



以上介绍的种类都是体色明快特征明显的鹀,相对而言都比较容易辨认。而最多次让我迷惑和误认的,就是接下来的压轴,我们最常见的鹀种——灰头鹀(Emberiza spodocephala )。的确,我们平时的观察经验和记录中心的记录都可以映证这是一种在合适季节非常容易见到的鸟,不仅分布广泛,它能适应的环境也非常丰富,从湿地的苇从灌草,到山地丘陵,到城市公园,几乎哪里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但是正是这一种特征不是特别鲜明的鹀让我们经常在辨识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常常有很多经常看鸟的童鞋在描述灰头鹀的时候都抓不住重点,特别是对于雌鸟和非繁殖羽的雄鸟,通常都是灰不溜秋的一张脸,眉纹颊纹都有,但都不黄不白,头顶褐色为主,指名亚种有不明显的顶纹。我也如此,所以,只能说,你在对其他鹀种有十分的了解之后,自然用排除法是最方便可行的了。但也不是说灰头鹀有多难认,只要看多了自然有感觉。
        
灰头鹀名谓灰头,但其实各亚种的头部灰度都有所不一,我觉得到是它的英文名“Black faced bunting”来的更为贴切。它的3个亚种在江浙地区都有越冬,其中日本亚种(E. s. personata)在海边相对比较容易见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种颜色组合,变化多端,会有混淆。
       
那么我们一步一步来,从特征明了的雄鸟开始:指名亚种(E. s. spodocephala)头灰,喉无黄色,腹白沾黄;西北亚种(E. s. sordida)头与胸橄榄绿色,喉无黄色,腹黄色;日本亚种(E. s. personata)头上绿色显著,喉、胸黄色,具有黄色细眉纹。各亚种的雌性脸部特征复杂,其中指名亚种的具灰褐色顶纹,与偏棕褐色的侧冠纹向区别;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料,西北亚种(E. s. sordida)和日本亚种(E. s. personata)的雌鸟我也没有办法区分,希望有资料的童鞋加以补充和指点。
指名亚种(E. s. spodocephala)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