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重新发一篇去年的文章,略有改动,下面是正文:

上篇
最近无意中刷到一些美化日本人的视频,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
不是矫情,只是想提醒下----
你现在看起来如此干净、勤劳,甚至彬彬有礼的这帮人,是否想到他们跟上世纪在中国杀人不眨眼、犯下滔天罪行的鬼子是同一拨人?!
........


88年前,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同时,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爆发。

记住这个时间,文章末尾还会提到。

正文展开前先说说----

小小岛国什么能打下半个中国?

简单点说,是一个工业国家对农业国的降维打击。
在开战前桂系李宗仁认为,当时中国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国军部队在长期军阀混战下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而鬼子在九一八之前的战争经验就是日俄战争,中下级军官都没怎么打过仗。所以他认为如果指挥得当,国军完全有能力击败日军的。
但是,一打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日军较高的训练水平+装备优势,完全弥补了实战经验的不足。

以钢铁为例,1937年日本的钢铁产量580万吨,1940年686万吨,当时中国的钢铁产量还不到日本的零头。当时日本的工业规模产值接近法国,远超欧洲老牌工业国意大利。

工业优势体现在武器装备上,二战期间日本仅零式战机产量就达到了10499架,各式飞机总产量66810架。
(开始很牛逼,后来成为自杀专用件的零式战机)
再看中国空军。
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后,接收了奉系和陈济棠的几十架飞机;又在1936年蒋介石50岁生日时,国民政府借这个理由集资350万元,买了102架霍克III飞机。
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中国最终凑齐了600架战机。
看起来好像不少,但一半是教练机和运输机,关键是万国牌的大杂烩,经常缺零件,真正能飞的没多少架。

  • 比如美国的“霍克-Ⅲf”驱逐机、“诺斯罗普-2E”轻型轰炸机、‘道格拉斯O2M"轰炸机、“马丁-139WC”轰炸机、“雪克莱A-12”攻击机,意大利的“萨伏压SM72”,德国的“亨克尔”式等等。

另外,国军的600多个飞行员,平时主要在内战中搞侦察、去炸那些土鳖军阀,空战基本没玩过。
因为没有制空权,中国军队被日军压着打。比如中国炮兵打不了几发就得赶紧撤,但凡慢了就被日本空军一锅端。
在陆上装备上,二战日本生产了5000辆坦克、6万多辆汽车、13350门火炮。加上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对日本量大管饱式的物资输入,日军的火力完全压制国军。
于是,经常看到日本一个师团撵着中国十几个师跑。
(九二式步兵炮)
所以,李宗仁所谓的国军实战经验优势在绝对实力面前没任何意义。
全面开战后日军攻势迅猛,北平、天津、上海先后沦陷,华北、华东大片国土被鬼子占领。
八路军这边差距更明显。
彭总发动百团大战时共有105个团参战,当时还把老蒋吓了一跳----
不是只有十几个团嘛?咋突然冒出这么多八路?
但装备就寒酸了,每个团平均只有500支步枪、29支手枪、9挺轻重机枪、迫击炮不到1门,算下来两个人还分不到一杆枪。
(八路军的武器是怎么来的,可以参考阅读:原创 | 八路军是如何补充武器弹药的?
而鬼子一个千号人的步兵大队,装备了2门92式步兵炮、12挺重机枪、36挺轻机枪、36具掷弹筒、人均一支步枪。
富裕的不是一点。
(大名鼎鼎的汉阳造)
弹药差距更大。
八路军一个步兵团只有1万发子弹,每个人分不到十颗。日军一个步兵大队弹药10万发以上,步兵每人至少120发,每挺机枪一千发
弹药不到人家的十分之一,怎么拼火力?
不但数量跟不上,质量上更是天壤之别。日军武器都是清一色的制式武器,八路军则是杂牌武器,很多枪瞄准了反而打不准。
用彭总在当时报告中的话来说:

“八路军的轻武器“百分之八十使用过度,来复线已磨平,口径已松,射击已失效”,而“自动火器(轻重机枪)平均每连不及一挺”。

后果是,八路军10个团的火力都无法压制日军一个步兵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