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2fa28e010133yn.html


 1.城治风水格局
       

      慈城地形历来为阴阳家所激赏,其地势“凭高原,面广野,九岭腾骤,二江吞吐,东据鹏鹤之浦,北枕黄牛之山”。从阚山山顶极目四眺,城北群山连绵,山势高平如屏风横立,东山如龙旋延至南,西山如虎,雄居城西,南则平野十里,慈、姚两江襟绕其前,极目南望,古县治——城山渡清晰可见,河姆渡前隐青山,四明山遥列西南,双顶山、赭山几立平野,狮子山与清道山遥相唿应;城北为慈湖,是唐代开元间房琯所开,与东钱湖、月湖合称为明州三湖,风景清幽。沿湖四周,旧时多有亭轩阁楼,县志载亭有名者十余个,今存师古亭。湖中一堤,堤分湖东西两半,彩虹桥在堤上,与师古亭交相辉映,是为慈城依据传统风水说与天人合一之思维模式的体现。
        慈城自唐建成后逐步形成今日格局,其街弄纵横犹如棋盘,是中国古代县城的标本。全城以中街为中轴线,以县治为制高点,东西两侧的建筑和街弄对称,表现了中国古代的正统美学原则。东郭、西郭都有酒楼、楼中有戏台,楼前则商船云集,东城和西城各有祭祀有功于慈城的名相——东庙阚泽庙和西庙房琯庙。城周景色中,东面狮子山与清道山相对,西面大宝山与双顶山唿应,东有浙江第一名观“清道观”倚山而筑,西面有彭山塔雄峙峰巅,为慈城人文标高。城内城外均有三桥:城内三桥(德星桥、骢马桥、通济桥)贯通城河,城外三桥(太平桥、三板桥、夹田桥)横卧慈江。
        古城慈城现今仍保留着棋盘式的街巷格局,以及古城以城墙与护城河作为防御,县治依后山即浮碧山面南而坐,公共建筑“左文右武”布局的突出特征。古城格局方正,南北方向有三条轴线,东西方向有四条轴线,纵横轴线呈“井”字交错,并城内河流纵横,一街一河。此种县城城治整体布局在江南一带城镇中硕果仅存。

 

 

                                    2.慈孝文化
       

        慈孝文化是慈城古县城传统民间文化中最为显著,最为重要的特色文化。
        作为慈孝文化原始母本的董孝子传说故事,源自慈城,远在1700多年前,董孝子传说就在慈城生发、衍化、流传,其间不断糅合进世代慈城民众的世俗生活内容及其文化价值理念。久而久之,董孝子传说已经神化成宁波市江北区乃至整个浙东地区的民俗文化和道德楷模。
        自董孝子传说后,慈城又出唐代孝子张无择,宋代孝子孙之翰,此二人与董黯并称“三孝”,社会影响极大,慈城因有此三位孝子被称为“三孝乡”“三孝镇”。现今,慈城还保留着完整的慈孝文化遗址,三民路上的张孝子祠,慈湖畔的董孝子溪、孝子井、慈溪桥,孔庙内的节孝祠、忠义孝悌祠等。
        慈城的慈孝文化源远流长,孝子贤孙代有其人,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慈孝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慈孝文化形态,从慈城的江河湖泊、街巷的命名上可见,慈城的北湖、南江分别称为慈湖与慈江,本来称“句章”的县城又易名为“慈城”。另外,还有慈水、董溪、孝溪、忠孝桥、礼桥、高义桥、孝子池等名称。
        更为难得的是,慈城的慈孝文化继承了先秦儒家“父(母)慈子(女)孝”的文化传统,始终强调父(母)子(女)之间的双向对流关系,慈城孝子的父母对孝子都是慈爱的、关怀的、养育的,没有出现有意为难、考验甚至摧残孝子身体的“卧冰”之类的现象。
        受董孝子的影响,慈城的慈孝文化形态中,孝行与善行并举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历代以来,县志及地方文献记载的孝子(女)和慈善行为为难以数计,故“三千孝子(女)”之言。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城的孝子(女)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文化精神,将家族的孝行扩展到社会,多行善事,扶老携幼,造福乡里。因而孝行和善行并举的慈孝文化促成了慈城独特的乡风民俗。
        慈城古县城对慈孝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2008年,江北区(慈城)被命名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是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区。

                                           3.科举文化
       

     慈城一带历史上共出过519名进士,5名状元(其中4名文状元、1名武状元),1名榜眼、3名探花。据统计,封建王朝兴科举选拔人才历千余载,进士不过数千,而弹丸之地慈城九分天下进士。其中,世称“慈湖先生”的杨简故居堂前有“甲第世家”巨匾,上记杨简、其孙杨明、杨守勤一门三及第,其中杨守勤又是千年难得的“三元及第”,旷世奇才一门出。
        慈城一地,人杰地灵,学风顶盛,与慈城三书院息息相关:德润书院、慈湖书院、宝峰书院。
        阚泽与德润书院:三国东吴相阚泽建精舍授徒讲学。后唐大中二年县令李楚臣追慕先贤遗泽,建德润书院,成为当时全国最早的一批书院之一。
        杨简与慈湖书院:南宋年间一代大儒杨简杨文元公,号慈湖先生,与沈焕、袁燮、舒磷三大儒并称为“四明先生”。始建于宋咸淳七年的慈湖书院是当时江南的重要书院。
       赵偕与宝峰书院:赵偕是杨简的再传弟子,人称“宝峰先生”,他在慈城城西的大宝山下建宝峰书院,学生中不仅有《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琵琶记》的作者高明,连当时的慈溪知县也执弟子礼,学术之盛蔚为大观。
                       

                                  4.儒商文化
       

      慈城药商,与山西平遥票号、安徽徽州盐商是中国三大地方专业商帮。
        慈城是明清时期中国国药业的大本营,国药经营者的“黄埔军校”。北京同仁堂、上海冯存仁堂、天津达仁堂等百年老店都是慈城人创办和经营的。被誉为“江南药王”的杭州胡庆余堂,她的首位经理和民国期间经理以及当今的掌门人冯根生都是慈城人。
        慈城人在声名显赫的“宁波帮”中地位举足轻重。“宁波帮”的开山鼻祖慈城东乡人严信厚是李鸿章的幕僚,他在慈城创办浙江第一座工厂——慈溪火柴厂标志着浙江近代工业的发轫。还有上海金融巨子、银行业的领袖秦润卿;“宁波帮”的中坚人物周仰山;台湾知名实业家应昌期等。
5.宗教文化
        慈城宗教文化历史悠久,异彩纷呈。
        慈城孔庙是浙东保存最完整的,体现儒教“忠孝”之精华。南宋大儒杨简师从南宋理学大师陆九渊,对后世唯心思想影响深远;著名理学家程颐之后移居慈城,保留了大量儒学典籍资料等,使儒教大放异彩,至今在慈城的察院巷仍存有“程氏庆余堂”。
        创建于公元239年的普济寺,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虽毁但仍有唐代经幢、五代石刻遗存于世。它是三国吴相阚泽舍献自己宅第建“普济寺”,誉为“东南第一大寺”,是为宁波的第一座寺院,也是浙东最早建立的寺院之一;慈城西北妙音庵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古名“妙音精舍”,后称“妙音庵”,为宁波最大的女僧道场;始建于唐朝的清道观为妙绝东南的道教名观。
       位于慈城城内的基督教堂是民国时期由西方传教士所建,成为慈城人民精神依托与聚集的一个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