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败了竞争者占领领地赢得配偶后,从筑巢到孵卵的任务就都落到了雌鸟的肩上。红胁蓝尾鸲是同步孵化,一天下一个蛋,窝卵数大约3-6,主要在早上产卵。15天孵化期过后雏鸟破壳而出,雌鸟还需要继续在巢中为雏鸟保温,在之后的15天育雏期雌雄鸟会共同给雏鸟喂食。如果时间条件允许或者是巢和雏鸟遭到不测,在当年第一次繁殖过后它们还能再来一窝。由于红胁蓝尾鸲会被北鹰鹃(Hierococcyx hyperythrus)和北方中杜鹃(Cuculus optatus)寄生,巢又容易遭到捕食,出飞率只有50%左右。就算成功出飞,在初级飞羽还没长全的阶段,没有飞行能力的幼鸟也非常容易遭到猛禽如日本松雀鹰(Accipiter gularis)和其他猎食者的捕食(森本 2011)。

 


刚出飞的幼鸟,还是全身稚羽的阶段


 

        在成鸟繁殖后经历了婚后换羽、幼鸟长出飞羽并经历了部分换羽后,红胁蓝尾鸲在秋天就要来南方越冬了。在一些环志重捕报告中发现,它们不光对越冬地的年度忠诚性较高,会在不同的年份来同一个越冬地越冬(古园 2010),而且在越冬地内还有一定领域性,喜欢在一定范围内活动(Cramp 1988、一ノ瀬 1995),会发出类似北红尾鸲冬季的那种“叽叽”叫声宣布对领地的主权,并且会排斥进入领地的其他红胁蓝尾鸲,如果发现其他个体进入领地,会和繁殖期占领领地的时候一样蓬起两胁的橙色羽毛,扇动翅膀并发出“咔咔”、“叽叽”的叫声进行威吓(科学上网视频中有一个雄性个体正在对15米外的另一只红胁蓝尾鸲进行警戒: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6a96voh_2I)。有趣的是,在一些观察中也证实了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在越冬地的领域性,而如果北红尾鸲和红胁蓝尾鸲相遇,败下阵来的往往是红胁蓝尾鸲。

 



 

        那么在冬天要怎么分辨雌鸟与1CY雄鸟性别呢,还未在国内正式出版的《东亚雀形目候鸟年龄与性别鉴定》作者Magnus Hellström和Gabriel Norevik曾经在《British Birds》上发表过基于环志的经验,可以直接从这个链接观看:https://cdn.birdlife.se/wp-content/uploads/message_series/cms_14-s1_Hellstr%C3%B6m_&_Norevik_2013.pdf

        但是这篇文章提到的大部分经验如展开翅膀看大覆羽的换羽反差、观察口腔内部颜色、测量翼长乃至没提到的观察头骨闭合程度除了第一条都不是能在野外观察到的。而野外观察换羽反差在红胁蓝尾鸲身上又远没有天昊桑的文章里提到的其他鹟鸲明显。

 


拿在手上观察红胁蓝尾鸲1CY(上)可以发现大覆羽稚羽略红棕色


 


1CY雄性,老实说他说的大覆羽红棕色太难看出来了


 


成年雌鸟,可以和上图大覆羽颜色作对比


 

        


6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