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过去了,随着时间沉淀,当初并不被看好的87版《红楼梦》,绽放出历久弥新的光彩,被一代代观众视为国产剧无法逾越的巅峰之一。


尽管拍摄之初,这部剧因为资金有限、时代局限,留下诸多遗憾,较之拍摄资源更好的今天,它能呈现的富丽面貌,未必更好,但人们之所以反复提起它,一次次将它视为国产神剧的高标之一,恰是因为它在那个物质还不丰富、外在条件还不足够的年代,做到了竭尽全力的最好、最美。


尤其在国产剧一次次粗制滥造、一次次侮辱群众的智商后,在新版《红楼梦》拍出了《红楼鬼》的气质后,在圈钱为王、鲜肉当道、质量堪忧的国产剧集越来越多后,观众们反复重提87版《红楼梦》,不止是因为它呈现出的结果,而是它努力呈现这种结果的方式,这种早被我们遗忘或抛弃掉的匠心。


「87《红楼》剧组照」


时至今日,那些参演《红楼梦》的演员,也还在怀念那时的创作氛围。邓婕感叹再也没有机会,让你这么深入地去体验一个人物,花几年时间,把一句词、一个段落打磨到最好。高亮说,如今接戏,如果你不是下了飞机就去剧组,三下五除二把飞快它拍完,人家会觉得你不专业,没有谁会口传身授,也没有人有功夫等你去琢磨细节,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被拖下水了。


胡泽红说,那时,大家同吃、同住,近四年扎在剧组,这种合作关系,再也不可能有了。张蕾也说,别看都是一帮姑娘,没有谁会觉得谁更美,也没有谁会跟人比自己背景硬,大家没有颜值、资源上的优越感,哪怕是演过戏的演员,到了剧组,也不会自认是腕儿,能有角色演,就满足了。


那时节,没人会觉得我是为了走红来演这部戏的,为的只是创作一个不后悔的角色,在剧组能学到一点东西。所以,没有人会像今天,去争什么咖位,一个小配角,可以演上林黛玉,一个剧团台柱子,可以打酱油。一部戏的创作根基,是为了精准还原每个人物,不是为了捧谁。


诚然,如王扶林所言,87版《红楼梦》的诞生,有着计划经济下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它可以穷极彼时最好的资源,耗上六年,去打造一部剧,放在如今这个时代,早已不可能。但回过头看,一部剧,究竟是以资本的意志为核心,是以一个导演的话语权为核心,是以一些大牌演员的咖位为核心,还是以“希望创作一部好作品”为核心,这才是差别所在。


「时光荏苒,再无这样的宝黛」


放在今天,当然很难再让一个演员,整整四年活在一个人物里,让他与剧中人同呼吸、共悲喜。但人们之所以觉得87版《红楼梦》不可复制,不仅仅是这点问题。是今天,演员与演员之间,不再有当日淳朴的创作关系,创作者和资本之间,也总是充满了权利博弈。即便在服装、化妆、置景、特效上,今天我们再也不差钱,整个创作环境的内部结构,早被破坏殆尽。


在这个意义上,有些人怀念87《红楼》,并不止于87《红楼》。他们怀念的,是一种业已消逝、被金钱至上冲击掉的人际关系、社会风气。


这种年代乡愁,仿佛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疲惫日常里,突然听到了木心那句: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那并不是因为曾经的年代有多美好。


而是当下的我们,丧失了太多。


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