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生态空间

落实上位规划生态空间发展要求,规划“两园、三廊、九脉”的生态空间格局。

“两园”:翠屏山中央公园、姚江现代农业公园。

“三廊”:姚江-甬江滨江生态廊道、大运河滨河生态廊道、环绕城生态廊道。

“九脉”:沿东大河、安仁河、官山河、裘市大河、茅家河、洋市中心河、庄桥大河、江北大河、北郊河的滨河生态绿脉。

七、城镇空间

1.空间格局

规划“一主一副七片”的城镇空间格局。

“一主”:三江口核心区,是宁波市中央活动区的重要部分。

“一副”:姚江北岸副中心,以综合性功能为主导。

“七片”:七个主要生产生活片区。分别为慈城、庄桥、洪塘、前洋都市智造谷、文创港、甬江科创区江北片、轨道TOD综合开发片。

2.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完善“市-区-片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形成“一主、一副、多点”的空间布局体系。

“一主”:三江口市级公共服务中心,融入宁波市中央活动区(CAZ)。

“一副”:姚江北岸区级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

“多点”:慈城片区、洪塘片区、庄桥片区、前洋都市智造谷片区、甬江科创区江北片区等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

3.城乡生活圈

规划27个城乡生活圈,其中城镇型社区生活圈20个,乡村型社区生活圈7个。

4.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

依托山、林、湿地、江河、湖泊、农田等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构建“中央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的三级公园体系。

八、综合交通

优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开发畅达、高效便捷、绿色经济、智能安全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支撑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美城区建设,打造支撑国际国内循环、区域协同一体的现代化绿色交通发展的典范城区。

完善铁路、高速等对外交通体系建设;强化轨道交通网络、打造“四横八纵”路网骨架结构,完善城乡一体交通网络;推进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绿色交通建设。

九、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

1.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完善供水、污水、环卫、燃气、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布局,构建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城市运行保障水平。

2.综合防灾规划体系

提升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库、急救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战勤和特勤消防站等综合防灾设施布局,加强综合防灾减灾安全保障。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设施平急两用改造,提升“平急转换”能力,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十、历史文化保护

深挖江北区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脉,构建覆盖全域、体系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保护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城区(江北片),保护1处历史文化名镇(慈城镇),2处历史文化名村(半浦村、马径村),1处历史文化街区(天主教堂外马路历史文化街区),5处历史地段(新马路历史地段、德记巷-戴祠巷历史地段、甬江北工业遗产保护区、洪塘历史地段、庄桥历史地段)和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历史建筑、历史街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保护要素。加强对历史性城市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规划与管控,彰显江北区文化内涵和特色地域文化特征。

十一、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

划定4个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片区,分别为:现代化都市近郊绿色转型示范区(庄桥-洪塘片区)、现代化都市拥江滨水品质城区(姚江片区)、环翠屏山魅力历史文化名城(慈城片区)和甬江北岸活力创新高地(甬江片区),总规模约111.25平方千米。

十二、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1.规划传导落实

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科学划定规划编制单元,高质量推进乡镇(片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编制,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地落实。下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当依据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修改,不得突破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约束性指标。

2.规划实施保障

建立全过程、周期性、常态化的评估体检机制。跟踪监测各项指标执行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完善;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和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ODMwNzE2Nw==&mid=2247538545&idx=1&sn=756709de776f1043c25ca622f5460e2d&chksm=eb3e7030cd26d1232ec097232412a18b868e59ff6a55f55c2eafcb0aa0f9af01554d81aa10ee&scene=27